客服热线:0371-56079958 环球破碎机网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疫情过后,把握矿业6大趋势,瞄准3大方向,大有可为!

2020-03-19来源:环球破碎机网

   随着疫情渐渐好转,地勘行业企业也纷纷开始复工复产,两个月的疫情,让很多企业单位开始思考未来的发展道路,也有部分企业单位对自身的未来发展充满迷茫,不妨我们冷静的分析分析,一起梳理一下业的发展趋势。近几年来特别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我国的矿业发展已经显现出一些新的迹象、新的趋势、新的特点,矿业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

 
六大矿业发展趋势
 
  趋势一:矿业法规政策或调整修改
 
  十八大以后,伴随着我国转变增长方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补一降”,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国家公园体制的建立,政府对矿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从矿产资源管理的角度看,国家加大了矿业领域的优化服务和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消和下放政府行政审批事项达56%,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事项。修改完善十余部地质矿产管理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启动了《矿产资源法》修订工作。开展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探索实行矿业权竞争性出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开展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改革,建立了由矿业权出让收益、矿业权占用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等构成的新型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体系。
 
 
  以取消非行政许可事项为例,按照国务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规定以及《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方案》中的新的安排。2018年后,矿产资源勘查开采领域只有以下受限制:采矿权审批登记、探矿权审批登记、页岩气勘查开采资质条件、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与储量登记核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条件、限制稀土矿勘查、稀土矿和钨矿开采新立登记申请、开采黄金矿产资质认定、铀矿资源开采。这意味着,只要你的公司有资料、有技术,都可以通过申请在先的方式获得第一类即风险勘查的探矿权。国土资源部门的主要矿政管理职能重点转向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惩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趋势二:绿色成为矿山的基本要求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绿色发展,以资源节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始终是国土资源工作的主战场。
 
  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质检总局、银监会、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作为绿色矿业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钼矿行业也将是一个重点发展的对象。
 
 
  趋势三:战略矿产将成战略产业的支撑
 
  当前新工业革命的孕育与兴起,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带动新兴材料矿产消费,为矿业振兴释放出新的潜力。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近年来,欧盟和美国等大多数发达国家制定了符合自身利益和发展的战略性矿产目录,无一例外的包括“三稀”矿产和非金属矿产。比如,早在2010年,欧盟委员会在研究全球46种矿产的基础上,将14种矿产确定为关键性矿产原材料,其中10种主要产自中国,包括钼、锑、萤石、锗、石墨、稀土、钨、镓、铟、镁;美国兰德公司也于2013年发布了《关键和战略性矿产威胁美国制造业的报告》,同样确定了14种最需要的关键战略性矿产原材料,定义为难以获得的战略性矿产,其中有11种主要来自中国,包括稀土、钼、钨、锗、石墨、萤石、锑、铟、重晶石、钒、镁。
 
 
  在我国,2016年11月,国务院批复通过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首次将24种矿产列入战略性矿产目录。这24种矿产是:能源矿产,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煤炭、煤层气、铀;金属矿产,铁、铬、铜、铝、金、镍、钨、锡、钼、锑、钴、锂、稀土、锆;非金属矿产,磷、钾盐、晶质石墨、萤石。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制造业结构调整以及产品升级换代的不断推进,新兴产业对于钼、稀土、钴、钒、钛等这些战略性矿产原材料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显然,未来战略性矿产的市场不容小视。
 
  趋势四:矿山数字智能化将加快
 
  科技创新的加快推进,大数据、互联网、遥感探测等新技术与矿业交叉融合,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装备研发应用,使矿业发展新动能日益强劲,为矿业转型升级,实现创新发展开辟了新领域:矿山开采的数字化、智能化。
 
  数字化、智能化开采是指以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采矿装备为核心,以高速、大容量、双向综合数字通信网络为载体,以智能设计与生产管理软件系统为平台,通过对矿山生产对象和过程进行实时、动态、智能化监测与控制,实现矿山开采的安全、高效、经济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数字化、智能化开采的意义主要在于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我国矿山采掘向安全、高效、经济、绿色与可持续发展,增强我国矿业行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这也是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矿山的终极目标。
 
 
  我国许多矿山逐步由浅层开采转向深部开采。由于地下矿山的资源禀赋条件、开采工艺、生产流程、生产装备的差异,以及资源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工作场所的离散型、生产力要素的移动性、生产环境的高危险性等特点,形成了诸多难题,致使矿山企业生产效率低下,事故频发。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我国矿山的技术实力,开展矿山智能开采技术研究并逐步推广与实现矿山智能开采就显得尤为重要。
 
  趋势五:中国跨国矿企将活跃在世界
 
  近年来,西方国家重新推行贸易保护主义,西方国家的矿业巨头和跨国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和早已占据的资源领地,不断加强兼并和垄断重要矿产资源。在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做大不应是我国矿山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在做大的基础上,做优做强,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大企业,才能在全球矿业舞台长袖善舞。
 
 
  需要指出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矿产资源丰富,消费需求旺盛,投资交易活跃,在世界矿业产业价值链条中占有重要份额和地位。将矿业作为先导性行业,优先推进我国与沿线国家进行矿产勘探、开采、加工、消费以及矿业投资、交易方面的合作,对促进我国矿业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趋势六:矿文化导致矿业价格走高
 
  缘于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过了灿烂的矿业文化与矿业文明,如陶瓷文化、青铜器文化、铁冶文化。也正是这种矿业文明促进中国古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中华文明一直站在世界文明的前列,并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闻名于世的四大文明古国。在西方,煤炭和铁矿矿石等矿产的发现与使用,推动了从使用蒸汽机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产业革命),随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和深度空前发展。而矿产资源的大量使用,又促进了现代地质学、矿床学与找矿学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
 
  以钼矿为例,我国钼的选矿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从旧中国唯一的杨家杖子发展到现在有50多个不同的钼选厂、铜钼选厂、钨钼选厂和钼铋选厂。近年来随着钼行业周期性触底反弹,钼系列产品价格自去年6月低点以来呈大幅上行态势。2018 年上半年,国内市场钼精矿(45%-50%)均价达到1614元/吨度,同比上涨44.75%;钼铁均价为11.1万元/基吨,同比上涨41.2%。进入下半年后价格重心进一步抬升,截至8月28日,百川钼精矿报价已达1860元/吨度,钼价上涨趋势已确立。
 
  供给收紧叠加需求增加,钼价上行逻辑确立。从供给端来看,国际钼矿资源以伴生矿为主,增量有限。国内钼业由于过去几年钼价低迷,众多中小钼矿山停产,而钼采选、冶炼环节都是重污染行业,在环保督查持续高压下供给相对刚性,关停产能难以复产,钼供给基本面愈发偏紧。从需求端看,在钢铁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后,钢铁行业的利润维持在高水平,在总量受到政策调控的背景下,行业发展转向追求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在此背景下含钼的高性能合金钢、不锈钢、工具钢等的产量增速显著超出粗钢,钼需求迎来了高速增长。
 
矿业发展三大发力方向
 
  以下所提到的这些领域,是自然资源领域优先支持的科技方向(包含优势科技方向、急需技术支撑和短板科研内容)。自然资源人应优先瞄准这些领域,在这些领域深耕时日,必定大有可为!
 
  1.优势科技方向
 
  (1)深地探测:建立完善以大深度、高精度为特征的深地探测技术方法体系,加快我国大陆地壳结构与物质组成的精细探测,揭示深部过程与动力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深海探测:建立完善深海矿产、基因资源探测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升级“三龙”装备体系,发展新一代深海技术和提高装备制造水平,解决深海运载、探测、开采谱系化装备应用技术,显著提高我国深海资源战略储备,在探测和认识深海领域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3)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研发环境保护约束条件下的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经济性开采的系统科学理论、技术和装备。深入开展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经济性开发强度下海洋生态环境扰动和风险评估研究。开展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地震识别、测井识别及现场识别技术研究,建立相关地质理论及调查技术体系。
 
  (4)智能化测绘:充分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向智能化测绘阶段的推进,建立以自动化、智能化、知识化为特征的技术与应用体系,保持国际领先水平。
 
  (5)中低空遥感平台:研发国产高精度系列航空摄影装备研制、传感器内部高精度自标定、多类传感器集成检校配准、新一代通用型中低空民用无人机遥感系统、集群化数据处理等关键技术,逐步形成中低空遥感平台的新型多传感器数据采集、融合处理的生产服务技术体系。
 
  (6)现代测绘基准维持与服务:突破现代测绘基准维持与服务关键技术,开展全国GNSS基准站网的维持与服务、国家大地坐标系框架更新、国家垂直基准框架维护、国家重力基准更新、多源大地测量数据融合等关键技术研究,构建自主维持的国家空间基准体系,并实现自主维持与更新。
 
  (7)极区监测:围绕极区快速变化及其对区域和全球气候、环境、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等重要方向,依托极地科考站、科考船和综合立体观测系统,开展极区观测,构建极地区域的陆-海-空观测平台。研发适用于极地环境的探测技术及装备,建立极地环境与资源潜力信息和业务化应用服务平台,提高对极地系统的科学认知,提升极地科学研究的能力与水平。
 
  2.急需技术支撑
 
  (1)自主可控高端技术装备:集成研发天空地海一体化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遥感技术装备,突破新型遥感装备测试检测方法,加快研发离子探针质谱仪、移动平台地球物理探测仪器设备、航空重力梯度仪及航空物探等技术装备。通过国际合作发展精密实验测试仪器设备、特深钻探探测技术装备、深地探测数据处理系统。研发土地调查监测机器人和土地实地调查智能移动终端设备。攻克深海矿产、油气、天然气水合物和生物基因资源勘探开发装备及试采技术,加快核心设备部件及关键材料的产业化,通过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从样品到产品的转化、从单一设备向整装成套装备的转化,彻底扭转仪器装备长期依赖进口的不利局面。
 
  (2)自然资源大数据技术平台:融合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国土云、地质云和海洋信息数据库等,开展时空大数据存储管理、智能综合、增量级联更新、分析与挖掘、自然语言理解、信息安全等关键技术,提升时空大数据分析处理、知识发现和决策支持能力,构建自然资源大数据技术平台以及空间规划业务支撑平台、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业务支撑平台、领导辅助决策业务支撑平台等业务应用平台。
 
  (3)深地观测:研建深地观测与实验井群系统、井中观测与实验系统、井-地联合观测与实验系统、深部地热能开发利用实验系统和深地数据处理与应用系统,长期、连续、原位记录深部地下重、磁、电、震、热、应力应变和流体与地下生物圈等参数。
 
  (4)航空地球物理:典型覆盖区航空地球物理技术示范与处理解释软件平台开发、地面地球物理勘探关键技术与装备、地下及井中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装备、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大深度智能地质钻探技术与装备、深部勘查技术综合示范及数据处理、解释软件平台。
 
  (5)低成本快捷页岩气勘察:研发低成本快捷页岩气勘查评价关键技术与设备,重点开展页岩气有机地化分析技术、地下深部地应力测量仪器设备研发及应用、车载页岩气快速分析系统研制和页岩微纳米结构与成分三维重建与可视化技术攻关。
 
  (6)地质灾害监测:推进地质灾害动态监测与模拟技术研究。突破灾害监测预警、灾情侦查、灾害调查与评估等技术,推进基于无线传感网协同感知的自然资源环境和灾害监测多源天空地传感器网建设,研究地质灾害天空地一体化快速识别、无人直升机快速识别监测预警、多旋翼飞行器快速识别和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暴雨型滑坡泥石流自动识别技术。构建应急服务平台。
 
  (7)海洋立体观测监测关键技术:开展海洋环境在线监测探测传感器和关键仪器设备研究,突破组网技术和通讯技术,推进国家海洋环境实时在线监控系统和海外观(监)测站点建设,逐步形成全球海洋立体观(监)测系统。加强对海洋生态、洋流、海洋气象等观测研究,研制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模型,形成决策支持系统和平台,全面提升海洋开发与保护管理的智能化、智慧化水平。
 
  (8)海洋及内陆水下地形测绘关键技术:开展海岸带与海岛(礁)测绘、水下/海底高精度导航定位、高分辨率海底地形反演、内陆水下地形测绘、多尺度水下地形图编制、陆海时空基准统一、海底基准站网布设等关键技术研究,支撑海洋及内陆水下地形测绘。
 
  (9)地理信息安全监管与安全态势服务技术:开展互联网地理信息获取、敏感内容识别和评估、网络协作的地理信息安全保密和安全监管、空间安全态势服务等关键技术研发,为维护时空信息安全、应对全球安全挑战提供地理信息保障和服务支撑。
 
  (10)海洋环境综合整治:开展海洋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相关配套技术的应用示范,加大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推广力度,建立整治工程系列技术标准,提升海湾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为“蓝色海湾”工程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11)“南红北柳”工程技术:按照海洋资源及生态环境的自然属性和沿海生态区系特点,推广应用以红树林、柽柳为主要代表,包括海草床、芦苇、碱蓬和盐沼等的典型生态系统修复技术,建立相应的技术标准体系、规范和示范区,为“南红北柳”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12)“生态岛礁”工程技术:强化海岛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应用示范,开展科技支撑类生态岛礁建设,推动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新材料、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污水处理和循环利用等技术试验与示范,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生态岛礁建设技术和标准体系保障“生态岛礁”工程的顺利实施。
 
  3.短板科研内容
 
  (1)生命共同体: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认知、修复、开发、保护、解析知识体系,研究生命共同体与经济社会要素交互影响的演化规律,揭示多要素耦合状态下的系统关联,研究生命共同体要素配置和功能重构技术、快速修复和长期维护技术,建立生命共同体功能权衡协同模型、开发模拟预测模型。
 
  (2)地球系统科学:强化地球关键带和人类纪研究,加强地球深部物质循环(特别是深部碳收支)、层圈相互作用与界面动力学、超大陆旋回与“深时”科学研究,构建固体地球模拟器,大幅提升地球系统演化与自然资源形成的研究水平、未来变化与自然资源效应的预测能力,服务于智慧地球系统管理。
 
  (3)自然资源卫星后续星:统筹推进陆海卫星后续星、以及SAR、高光谱、激光、重力等新型遥感卫星等的建设,建立卫星指标设计与仿真验证系统,构建卫星检校精度验证技术平台,发展新一代自然资源遥感卫星体系。
 
  (4)全球自然资源信息开发利用:加强全球自然资源信息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基于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的高精度测图、全球高精度立体测图基准、多源遥感信息快速融合、全球时空大数据挖掘与知识服务等技术,构建全球自然资源信息建设与更新技术体系。研发基于多源数据的自然资源多要素快速获取、变化发现、自动分类、时空统计、动态建模、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构建自然资源监测技术和服务产品体系及共享平台。
 
  (5)自然资源要素质量提升:开展自然资源要素质量与生产力提升理论研究与工程技术研发,突破自然资源要素原位快速检测、动态监测、预测预警、管护与提升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制一批配套的技术产品、装备、系统、规程规范及差异化的工程技术模式,提高我国自然资源要素质量提升能力和技术水平。
 
  (6)国土空间监测评估:建立国土空间动态评估诊断模型,提出基于新型国土空间感知数据的国土空间监测指标体系,研发典型地域空间系统复杂要素监测网络优化布局模型,建立国土开发的自然、经济与人文感知综合效应评估模型,构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和预警技术体系,为全域国土空间动态评估与监管提供支撑。
 
  (7)国土综合整治:建立国土综合整治技术规范体系,研制中低产田整治与生产力提升、农田土地改造、建设用地再开发、低丘缓坡土地开发与灾毁土地恢复治理、污染损毁土地修复等土地关键技术,发展森林资源碳汇功能增强技术,构建林草碳汇计量监测技术体系,为推动国土空间统一生态保护修复、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提供技术支撑。
 
  (8)海水淡化:突破低成本、高效能海水淡化系统优化设计、成套和施工各环节的核心技术;研发海水提钾、海水提溴和溴系镁系产品的高值化深加工成套技术与装备,建成专用分离材料和装备生产基地;突破环境友好型大生活用海水核心共性技术,积极推进大生活用海水示范园区建设。
 
  (9)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围绕海洋生物科学研究和蓝色经济发展需求,针对海洋特有的群体资源、遗传资源、产物资源,在科学问题认知、关键技术突破、产业示范应用三个层面,一体化布局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重点任务创新链,培育与壮大我国海洋生物产业,全面提升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创新能力。
 
  (10)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围绕“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科技需求,开展生态监测预警、荒漠化防治、水土流失治理、石漠化治理、退化草地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技术模式研发与典型示范,发展生态产业技术,研究生态补偿机制、资源环境承载力等评价方法体系。
 
  在复工复产的同时,企业单位如果能够找准方向,进行差异化发展,才能在国内接近饱和的传统地勘领域杀出一条血路,前路都是探索来的,敢为人先,才会一马当先!

责任编辑:王子祺
环球破碎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点击查看)
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热线:0371-63673370 E-mail:ycrusher@126.com
返回环球破碎机网首页
热度排行
Ycrusher.com 环球破碎机网 Copyright © 2007-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合作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网站导航 | 网站建设 | 加盟会员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业务联系:(总机)0371-56079958 63673370 传真:0371-63321300 邮箱: 本站法律顾问:河南光法律师事务所
客服QQ:环球破碎机网客服:2242538890 2233515786 280327213 技术:环球破碎机网技术支持:497398702 MSN:
软件著作权:2016SR275876 豫ICP备110079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90850 软件著作权:2016SR275876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251号


扫破碎机网微信公众号-阅读行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