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海盐公路路况在全市评比中,连续保持第一、第二的佳绩,海盐公路日常养护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完善机构,分工定量进行公路养护工作。公路养护管理更加精细化、
项目化、
机械化,实现了由粗放向精细、由定性向定量、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一是建立完善养护体系。2011年以来,成立了海盐县公路养护总站,全面负责段养公路的日常养护工作。总站下设巡查组、保洁组、绿化组、路面组、机具及设施组等五个小组,分工定量进行公路养护工作。二是推广“四新”技术。不断创新养护管理办法,提高科技含量,在公路大中修和小修保养中注意节能环保,其中,在翁金线、01省道大中修中分别引进多
锤头破碎机、时代列车等先进设备,采用最新工艺进行公路大中修和保养,引进计算机控制整体同步顶升系统,对黄桥实施桥梁支座的更换作业。既提高了功效,又降低了能耗,有效提高了干线公路整体服务功能。三是建立绿化管理新模式。针对公路的绿色通道、景观道路等重要路段的绿化不断接养,已大大改变过去单一的行道树的管养模式,通过招标引入优秀的绿化管养企业,运用考核、抽查及奖罚形成养护企业之间良性竞争、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良好格局,使公路绿化整体养护水平步入优质管理的轨道。
巡查预防,公路桥梁成为日常养护重点。据统计,海盐境内目前拥有桥梁数为244座,成为日常养护的重点。一是定期巡查。桥梁日常养护管理工作贯彻“预防为主,安全至上”的工作方针,实行每日桥梁巡查,每月经常性桥梁检查,季度绩效考核检查桥梁管理情况的桥梁管理模式,实时掌握桥梁动态,并有效制定桥梁维修加固及桥梁应急措施。二是及时维护。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养护站路面组或施工单位进行维修,确保桥梁运行安全;针对发现的突发情况,及时采取桥梁应急措施,确保过往行人及车辆的安全。三是加强危桥整治和预防。大力实施安保和危桥加固工程,配备专职桥梁工程师,实行一桥一档,对桥梁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检查,不断完善和更新桥梁数据库。
应急联动,形成一支快速反应应急队伍。近年来,海盐公路应急处置中心已成功处理500多次紧急事件,为海盐县通行环境的安全畅通树起坚强的壁垒,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是完善机制建设。海盐县公路段实行应急处置实行24小时值班制、公路安全巡查责任制、应急抢险队伍梯队制,制定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恶劣自然灾害天气应急处置方案。二是做好应急物质储备。建造应急战备仓库,采购装载机、战备钢桥、铲雪车等应急抢险设备,抢险物资准备齐全,常备各类草垫、融雪剂等应急物资。三是建好应急队伍。组织成立战备钢桥应急小组,定期进行战备钢桥培训演练、例行保养,使人员和战备钢桥在突发事故时能及时到位、运行并保持道路通畅。抽调30名养护工人和工程人员组成抢险应急小分队,设立服务热线电话,形成一支拉得出、打得响的快速反应应急队伍,确保道路畅通。
内业资料,成为全市公路养护行业样板。在海盐公路部门,各个班组都有记录本,包括绿化记录、路面维修记录、安全设施记录、巡查组有巡查记录、桥梁经常性检查记录、桥梁日常检查记录,保洁也有机械使用记录,还有110社会联动值班记录等,每年各种记录本累计达120余本。一是成立内业资料小组。专门安排人员对内业资料进行整理和完善,指导各班组的内业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专门设立资料室,按照年份、班组规范化保存内业资料。二是注重内业资料的完整性和闭合性。海盐公路部门在平时编制内业资料时,十分注意数据的真实准确,做到有作业(检查)就记录,记录本人手一册。在制定如何编制内业资料时,又着重注意事件的内在联系,确保记录的每件事都有发生、有处理、有结果、能真正形成一个闭合环。三是定期检查评比。在不断完善内业资料的同时,海盐县公路段还定期对各个班组的相关台账资料进行检查评比,对不完善的部分提出整改意见,并指导各班组完善台账资料,做到详实可靠。对养护承包单位的台账资料,则抓管理严要求,定期由专人指导各养护承包单位的内业资料工作,要求严格按照本单位台账规范进行台账资料的记录和整理,并纳入养护质量考核工作。( 来源: 中国公路网 作者:田素云 朱燕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