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371-56079958 环球破碎机网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迄今最全最细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2018-06-20来源:环球破碎机网

混凝土任何质量缺陷都是由人、机、料、法、环这五个原因造成,人的因素永远是占第一位的,因为其它因素也都是由人的因素引起的,所以本文就从这五个方面对混凝土质量缺陷的原因进行分析。

混凝土麻面

【麻面】结构构件表面不光滑、表面呈现无数的小凹点,而无钢筋暴露的现象。





 

【原因1】模版表面粗糙:如木模表面未刨平、模板表面粘接的灰浆为清理干净。

防治措施:目前使用木材板配制模板已经很少,基本上都使用竹胶板或多层胶合板配制模板,选购板材时不要图便宜,购买质量低劣的竹胶板或胶合板,钢度低,不耐水,容易变形,且周转次少。这样的板材一般周转两三次就会发生酥软变形,造成混凝土胀模和麻面,在配模时,一但发现模模钢度降低、酥松变形就会立即更换。另外,在支模前一定要将板面粘结的灰浆清理干净,均匀涂刷隔离剂。

【原因2】未涂刷脱模剂或涂刷不均、脱模剂不合格。

防治措施:支模前,工程管理人员、监理人员要先对模板和隔离剂进行检查,变形严重、不合格的脱模剂不准使用。

【原因3】脱模过早:如果在混凝土还没有强度的情况下脱模,混凝土与模板的粘接强度会高于混凝土强度,所以模板会将结构表层混凝土粘掉而使混凝土形成麻面。

防治措施:一般梁板的底模板达到设计强度的70%再拆除,跨度大于8米的梁和挑梁底模板要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再拆除;剪力墙、梁侧模拆除由于时间限制较松,所以混凝土麻面一般是墙、梁侧模拆除过早造成的,要求墙、梁侧模拆除一般要在混凝土达到1mp以上再拆除会有效防止混凝土麻面。

【原因4】木模润湿不足。

防治措施:木模板如果浇筑混凝土前润湿不足,浇筑混凝土后,木模会很快将混凝土中的水分吸收,致使混凝土过早失水引起表面混凝土裂缝,从而引发混凝土麻面。所以防治措施是在混凝土浇筑前将木模板充分浇水润湿,并在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覆盖养护。

【原因5】由于气候炎热钢模、钢筋表面在太阳光长期照射下,钢模、钢筋表面温度可高达60-70℃,混凝土入模时由于模板、钢筋温度高,灰浆会立即粘附在模板、钢筋表面并很快失水干燥,由于这部分灰浆经过振捣也不能与混凝土融合在一起,所以造成混凝土表面麻面,在施工过程中这个原因很容易被人们忽视。

防治措施:尽量避免在气候干燥、高温、阳光强烈的环境下浇筑较高的剪力墙。一定要浇筑时可采取遮阳、给钢模降温的措施。混凝土可采用赶浆法浇筑。避免一个部位浇筑一层混凝土后,较长时间的间歇,这样会让粘附在模板、钢筋上的混凝土浆干燥而形成混凝土麻面。采用赶浆法施工,遇到门窗洞口时,一定要从洞口模两侧将混凝土灌入,否则会造成洞口严重位移。

混凝土露筋

【露筋】即钢筋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









 

【原因1】未放钢筋垫块、垫块间距过大、垫块位移、钢筋位移。

防治措施:钢筋工程隐蔽验收时同时对钢筋保护层进行专项验收,垫块间距、厚度、牢固程度不能保证钢筋保护层正确时,不准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保温层垫块、这种垫块用于剪力墙,既能保证钢筋位置,又能当作模板的撑杆。





 

【原因2】 浇筑混凝土时,没有搭设上人马道或上人平台,工作人员将钢筋踩踏变形,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形成露筋。

防治措施:审核施工方提供的混凝土浇筑方案,方案必须有防止钢筋变形的保护措施,对照方案检查验收混凝土浇筑准备工作,如准备工作不足,不准进行混凝土施工。

【原因3】钢筋下料、加工尺寸不准确,钢筋绑扎安装位置不准确导致钢筋紧靠模板;柱、墙钢筋绑扎不垂直,模板安装时用模板将钢筋挤正,导致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

防治措施:目前各施工单位基本上都采用现场加工钢筋的方式,监理方、项目部应加强对钢筋半成品的验收工作。未经验收合格的钢筋半成品,不准在工程上使用,验收内容包括钢筋的部位、钢筋的级别,加工尺寸等。

关于钢筋加工尺寸验收我有一个亲身经历的一个例子,基础和地下室框架柱箍筋为Φ12三级钢筋,因为未及时对加工的箍筋验收,在框架柱绑扎过程中发现柱子钢筋断面过小,再对已经加工完成的钢筋进行验收,此时已经加工了5吨左右,由于比设计尺寸小了4cm验收判定不合格,为此不但造成了工程返工而耽误工期,而且造成了5吨左右钢筋的浪费。

【原因4】由于钢筋过密、钢筋重叠造成保护层厚度不足。

防治措施: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梁柱结点处,多道梁钢筋相与重叠,造成钢筋保温层过小或漏筋,对照施工图,合理采取解决方案,一般采取保证梁下保护层的厚度,将梁上混凝土加厚的做法保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在保证地面做法厚度的前提理,适当加厚该部位混凝土)

【原因5】有时也因混凝土缺棱、掉角而使钢筋外露。

防治措施:不能过早拆除模板,防止将混凝土棱角碰掉,拆模时不要硬撬硬砸,模板拆除后要及时对混凝土阳角进行防护。

混凝土蜂窝

【蜂窝】混凝土表面无水泥砂浆,露出石子的深度大于5mm,但小于保护层的蜂窝状缺陷。





 

【原因1】配合比设计有问题,石子粒径大,和易性不好等。

防治措施:根据浇筑部位的钢筋密度,对购入的商品混凝土不但要求其标号,还应要求坍落度、骨料粒径和砂率、水灰比等指标。对于钢筋特别密集折部位,要用小粒径骨料配制混凝土,混凝土要有良好的和易性。

【原因2】配料控制不准确、拌合不充分。

防治措施:商品混凝土采用自动控制配料,如果计量设备设定正确、设备状态良好,一般不会发生配料不准确,也不会发生拌合时间不充分的问题。为了防止万一,我们不但要对混凝土开盘鉴定书进行审查,还应对进场的混凝土进行检查,检查骨料粒径,凭经验检查其和易性,用工具检查其坍落度。发现异常,及时与厂家联系,不能贸然使用。

【原因3】运输或浇筑时发生离析。

防治措施: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保持不停的慢速搅拌,在等待浇筑过程中亦应保持慢速搅拌状态,运输距离不能太远,运输环境及运输时间控制如下表:



 

混凝土运到现场后如发生离析或者严重泌水或应当进行二次搅拌。在浇筑过程中为防止离析现象发生应当注意卸料自由倾泻高度不大于2m,大于2同时应当设串筒、溜管等,大于10m时应当设置减速装置,下料堆积高度小于1m。

【原因4】模板漏浆及过度震捣。

防治措施:模板漏浆及过度震捣导致水泥浆流失,预防方法主要为混凝土浇筑前加强模板接缝的密闭性检查,在浇筑过程中加强检查发现漏浆及时进行封闭处理。

【原因5】混凝土坍落度过小及振捣不力。

防治措施:应当从加大坍落度及强化振捣两个方面入手,夏季施工坍落度应当在试验提供数值的基础上根据温度、风力等外界条件以及振捣条件适当提高1—3cm,振捣应当注意混凝土分层厚度(一般控制在振捣器长度的0.95倍左右)不宜过大,振捣器移动距离不应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并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cm。

混凝土孔洞

【孔洞】指混凝土结构内存在孔隙,局部或全部无混凝土,属于较严重的质量事故。





 

【原因1】混凝土在运输或浇筑过程中发生分层离析、和易性差、流动性差。

防治措施:混凝土运到现场后如发生离析或者严重泌水或应当进行二次搅拌。在浇筑过程中为防止离析现象发生应当注意卸料自由倾泻高度不大于2m,大于2同时应当设串筒、溜管等,大于10m时应当设置减速装置,下料堆积高度小于1m。

【原因2】钢筋密集,骨料过大被钢筋卡住无法顺利下泻,加上振捣不力引起。

防治措施:出现骨料被钢筋卡住无法顺利下泻,应当调整配合比,使用较小粒径的骨料,另外选用有丰富经验的混凝土工进行振捣,并设专人对浇筑状态进行检查,用专门工具对混凝土进行疏导,如在模板外用小木槌敲打协助振捣等,对重点部位要重点控制;在可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如果浇筑高度过高,可在模板上开洞进行浇筑、振捣。

【原因3】混凝土受冻或混凝土中有冰块。

防治措施:避免混凝土受冻及冰块掺入形成孔洞,要加强冬季施工原材料的防雨雪覆盖以及混凝土的防冻措施,避免原材料雨雪淋湿后形成冰块混入,对拌和用水进行加热,延长拌和时间,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要采取防冻措施。

混凝土缝隙及夹层

【缝隙及夹层】施工缝处有缝隙或夹有杂物





 

【原因1】 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未处理,或处理不当接缝处有垃圾、杂物等形成夹渣。

防治措施: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要认真进行处理,将接槎处混凝土凿毛,并清理干净,用水充分润湿。

【原因2】 混凝土分层离析。(防治方法同前)

【原因3】 基础层未浇筑同品种水泥砂浆层,接茬处混凝土未振捣密实。

防治措施:混凝土浇筑前先浇筑50mm同标号水泥砂浆,再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缺棱、掉角

【缺棱、掉角】梁、柱、板、墙以及洞口的直角边上的混凝土局部残损掉落。



 

【原因1】混凝土浇筑前木模板未充分润湿,棱角处混凝土过早失水,导致棱角处混凝土快速收缩、裂缝脱落;

【原因2】棱角处混凝土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低,混凝土棱角处受外力而破坏;

【原因3】拆模后未对混凝土棱角进行有效保护,混凝土棱角处受到外力作用而破坏。

混凝土裂缝

【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原因有干缩裂缝、外力引起的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造成的温度应力裂缝等。





 

【原因1】由于温度过高,覆盖不好,养护不良,水分蒸发过快造成塑性裂缝;或因水灰比太大,混凝土中水泥用量过大,使用粉砂等也易造成混凝土塑性裂缝。

防治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及骨料质量;在温度高,气候干燥环境里浇筑混凝土,特别是浇筑薄型的墙板构件时,浇筑完成后要及时进行覆盖养护,避免混凝土中的水分过快蒸发。

【原因2】结构、构件下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陷,模板、支撑没有固定牢固产生裂缝。

防治措施:这种问题主要发生在模板支撑体系坐落在回填土上的情况,所以土方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夯填,支撑杆下必须垫方木或专用垫块,并防止回填土被水浸泡。

【原因3】楼板混凝土未达到规范要求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过早上人、上料,造成混凝土在初凝是受到外力作用产生裂缝,图7—1是混凝土过早受到外力作用产生的裂缝。

防治措施:严格按规范要求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时再上人上料,上料时前在混凝土支座处上垫上文方木,防止外力对混凝土造成过强的冲击导致混凝土裂缝。需要说明的是:为种问题非常严重,为了赶进度,施工方往往还未等混凝土达到初凝阶段,就上人放线,混凝土未达到终凝阶段就上料施工了,甲方为了完成进度,默许施工方的做法,监理方为了施工进度,也未尽到责任,造成的后果就是大面积的楼板裂缝,严重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这个情况在华庭二期和雅典城项目上都存在,比较严重的是华庭二期14号楼发生的楼板裂缝。

【原因4】模板、支撑没有固定牢固,拆模过早,拆模时混凝土受到剧烈振动致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防治措施:检查模板及模板支撑系统,满足设计要求后再浇筑混凝土;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要求后再拆除模板,模板拆除时,采取措施避免造成剧烈振动。(用同条件试块进行压力试验评定混凝土强度)。

【原因5】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内外温差过大,造成混凝土温度应力裂缝。

防治措施:规范规定,最小构件尺寸超过1m时,混凝土定义为大体积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应采用水化热较低的渣水泥或粉煤灰水泥配制,大体积混凝土要留测温孔,在测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同时,还要测环境温度,混凝土内部温度与环境温度差不得大于25℃,如果大于这个温度差,就必须对混凝土采取控温措施,控温措施一般采用对混凝土进行覆盖的方法解决。

混凝土强度不足

【强度不够】必将伴随有抗渗能力降低,耐久性降低,更重要的会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

【原因1】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达不到质量要求。

防治措施:对混凝土使用的各种原材料进行严格控制;各种材料进场后严格按规定进行取样试验,未做试验或试验不合格的材料不准使用。受潮结块的水泥不准使用,过期的水泥,根据试验结果将水泥降级或保守使用。

【原因2】配合比不准,水灰比大。

防治措施:目前工程基本上都使用商品混凝土,配制商品混凝土各种材料用量采用自动计量,按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设定。优点是计量准确,人为因素影响较小,缺点是骨料中水分的含量变化较大,调整起来比较麻烦,一般是将水分含量经过试验设定一个固定值,所以骨料中水分对配合比有一定的影响。再就是混凝土中外加剂的质量和数量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较大,所以在混凝土入场前一定要重点审核混凝土开盘鉴定书,对混凝土标号、浇筑部位、外加剂的品种、含量、水泥品种、粗细骨料及填加剂的数量及配合比进行重点审核。同时还要对混凝土的坍落度进行抽样检查,检查、审核无误后方允许混凝土进场浇筑。

例:在山水华庭三号楼某层剪力墙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开盘鉴定未及时送达,为了赶工期,施工方未对开盘鉴定审核便提前浇筑了混凝土,当该流水段混凝土快浇筑完成时,开盘鉴定才送到,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发现,混凝土标号比设计标号低了一个等级,造成的后果是该段浇筑完成的剪力墙全部拆除,险些造成质量除患,不但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还影响了工期。

【原因3】搅拌不均混凝土离析、和易性不好。商品混凝土离析的主要原因配合比设计问题和运输距离过长,浇筑等待时间过长,或在浇筑时自由倾落的高度过大,振捣时间过长。

防治措施: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保持不停的慢速搅拌,在等待浇筑过程中亦应保持慢速搅拌状态,运输距离不能太远,运输时间控制如下表:



 

混凝土运到现场后如发生离析或者严重泌水或应当进行二次搅拌。在浇筑过程中为防止离析现象发生应当注意卸料自由倾泻高度不大于2m,大于2m时应当设串筒、溜管等,大于10m时应当设置减速装置,下料堆积高度小于1m。

【原因4】振捣不密实,振捣不密实也是引起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之一。

防治措施:让有经验的混凝振捣工施工,新工人或技术不熟练的工人一定要有专人帮带,禁止其独立操作。施工前要有详细的技术交底,混凝土浇筑时必须进行旁站监理,随时检查混凝土的振捣情况,对振捣不到的部位,要求施工方重新振捣处理。

 


文关键词:

技术

责任编辑:宋欣
环球破碎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点击查看)
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热线:0371-63673370 E-mail:ycrusher@126.com
返回环球破碎机网首页
热度排行
Ycrusher.com 环球破碎机网 Copyright © 2007-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合作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网站导航 | 网站建设 | 加盟会员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业务联系:(总机)0371-56079958 63673370 传真:0371-63321300 邮箱: 本站法律顾问:河南光法律师事务所
客服QQ:环球破碎机网客服:2242538890 2233515786 280327213 技术:环球破碎机网技术支持:497398702 MSN:
软件著作权:2016SR275876 豫ICP备110079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90850 软件著作权:2016SR275876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251号


扫破碎机网微信公众号-阅读行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