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散乱成山根治乏力,寻求“全方位”纾困破局。通川区作为川东城镇化建设排头兵,年产生建筑垃圾10万吨,占全区固体废物总量65%。一些耕地被建筑垃圾侵占,钢丝、混凝土碎块等导致生态恶化,2024年偷倒投诉达18起,资源化利用率不足10%,远低于发达国家90%水平。
二是政策技术双轮驱动,构建“全链式”循环经济。出台建筑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建立6大类12项分类标准,推行“谁产生谁付费”机制。引进达州首炬新型建材公司建设年处理160万吨项目,通过破碎筛分技术将资源化率提升至85%。建成“源头分类-专业运输-园区加工-市场应用”全产业链,创新再生骨料替代天然砂石技术,使道路基层建设成本降低20%,强度达标率100%。2024年外销再生建材10005吨。
三是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实现“全领域”生态经济。资源化产品“反哺城市”,再生骨料铺设的“环保路”长达30余公里,节省天然砂石1.2万吨,减少碳排放0.2万吨。利用废砖瓦制作的景观建筑博物馆,成为“网红打卡点”。昔日的“生态伤疤”正蝶变成“致富金矿”,周边农户通过运输、分拣等月均增收3000元。通川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从10%到85%的跨越,为县域治理“垃圾围城”提供了创新样本。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251号
扫破碎机网微信公众号-阅读行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