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371-56079958 环球破碎机网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4.8亿绿色信贷背后的 “大型机制砂石基地化” 模式!

2025-05-23来源:环球破碎机网

       据了解,在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仁首镇,江西省靖安县金牛矿业有限公司以 “大型机制砂石基地化” 模式推动传统矿业转型,通过引入智能化开采系统、建设全封闭环保生产线等实现 “绿色矿山” 发展,但面临项目融资瓶颈。农行靖安县支行启动绿色信贷快速响应机制,三级联动以信用追加质押担保方式为企业发放4.8亿元经营性固贷,助力其智能化设备与环保设施落地,实现开采效率提升、污染排放减少的 “保护与开发” 双赢。

       目前项目稳步推进,企业产品获市场认可,同步探索 “开采 — 生产 — 修复” 绿色闭环模式,为传统矿业转型树立范本并带动上下游升级。农行靖安支行表示将持续深耕绿色金融,支持资源型产业绿色化改造,助力构建现代矿业体系,推动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

       近年来,中国砂石行业目前处于深度调整阶段。在环保政策收紧、市场需求收缩、产能过剩加剧的多重压力下,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与此同时,绿色金融作为推动经济低碳转型的重要工具,正通过创新信贷模式、优化资源配置,为砂石行业注入转型动力。江西省靖安县金牛矿业的案例,正是这一变革浪潮中的缩影。

砂石行业的困境:从增量扩张到存量优化

       供需失衡与产能过剩

       随着房地产投资持续低迷、基建增速放缓,砂石市场需求从增量转向减量。中国砂石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砂石需求量同比大幅下降,价格持续走低,长江沿线、粤港澳大湾区等传统高需求区域已出现产能过剩。尽管“三大工程”(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基建)释放了一定需求,但短期内难以扭转行业整体供需失衡的格局。

       环保压力与资源约束

       环保法规的持续收紧倒逼企业升级生产工艺。传统砂石开采模式因高污染、高能耗备受诟病,而新矿山开发审批复杂、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运营压力。例如,部分地区砂石资源枯竭,迫使企业转向固废资源化利用,但相关技术标准尚未统一,制约了转型效率。

       融资困境与技术升级矛盾

       绿色转型需要巨额资金投入。智能化设备购置、全封闭生产线建设、环保设施升级等成本高昂,而砂石企业普遍面临现金流波动大、抵押物不足等问题,传统融资渠道难以满足需求。靖安县金牛矿业在2019年启动“大型机制砂石基地化”项目时,便因前期投入过高陷入资金瓶颈。

绿色金融的破局作用:从输血到造血

       破解融资难题,激活转型动能

       绿色信贷通过差异化利率、信用追加质押担保等方式,为砂石企业提供定制化融资方案。以农行靖安县支行为例,其通过三级联动机制,为金牛矿业发放4.8亿元经营性固贷,解决了智能化设备和环保设施落地的资金缺口。类似案例在江西分宜县某建材企业亦有体现,农行新余分行以6.46亿元贷款支持其机制砂石基地建设,推动产能升级。此类金融支持不仅缓解了企业短期资金压力,更通过长期低息贷款降低了转型成本。

       驱动技术革新与模式创新

       绿色金融的定向支持加速了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砂石行业的应用。金牛矿业引入智能化开采系统后,开采效率大幅提升,污染排放大幅减少,实现了“开采—生产—修复”的绿色闭环。此外,金融资源向固废综合利用、骨料整形等技术创新领域倾斜,推动尾矿、洞渣等资源化利用率显著提高,助力企业从“粗加工”向“高附加值”转型。

       促进产业链协同与生态重塑

       绿色金融不仅支持单一企业,更推动全产业链升级。例如,水泥-商混-骨料产业链的协同效应日益显著,海螺水泥、中建西部建设等头部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整合资源,形成从砂石开采到预拌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的全链条闭环。金融机构通过扶持上下游企业绿色化改造,间接推动了行业整体向低碳集约化发展。

       典型案例剖析:金牛矿业的绿色转型之路

       靖安县金牛矿业的转型历程,生动诠释了绿色金融如何赋能传统砂石企业突围。2019年取得采矿权后,企业主动选择“大型机制砂石基地化”模式,但高昂的初期投入使其现金流承压。农行靖安县支行通过绿色信贷快速响应机制,以信用追加质押担保方式提供4.8亿元资金支持,助力其建成全封闭生产线和智能化开采系统。

        转型后,企业开采效率提升,污染排放减少,产品成为周边重点基建项目的优选材料。同时,矿区生态修复同步推进,形成“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可持续模式,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这一案例表明,绿色金融不仅是“输血”工具,更是“造血”引擎。通过资金支持与技术引导,企业得以突破转型初期的成本壁垒,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未来展望:构建绿色金融与产业升级的共生体系

       政策引导与标准完善

       国务院《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金融机构需将绿色低碳因素纳入资产组合管理,丰富转型金融产品。未来,需进一步统一绿色债券、碳汇抵押等产品的标准,建立环境信息披露平台,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融资障碍。

       技术创新与风险共担

       针对绿色项目技术迭代快、风险评估难的问题,银行可探索与政府、科技企业合作的风险分担机制。例如,浙江嘉善农商银行以碳普惠交易权为抵押开发专项信贷产品,为技术升级提供灵活融资支持。

       区域协同与全球化布局

        国内企业可借助“一带一路”基建项目拓展海外市场,而绿色金融需同步国际化,推动碳交易、绿色债券等工具跨境应用。此外,通过“河海联运”优化砂石物流体系,可降低运输成本与碳排放,形成区域协同优势。

        砂石行业的阵痛本质上是传统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激烈碰撞。绿色金融通过精准滴灌与系统赋能,不仅缓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更重塑了行业生态。从金牛矿业的实践可见,将绿色理念融入生产全流程,并通过金融工具实现资源高效配置,砂石行业才能在深度调整中更好的完成“重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正如中国砂石协会会长胡幼奕所言:“过去挣钱靠敢想敢干,未来靠精耕细作。”在这一进程中,绿色金融既是催化剂,更是护航者。


文关键词:

机制砂 金融 绿色信贷

责任编辑:王子祺
环球破碎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点击查看)
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热线:0371-56079958 E-mail:ycrusher@126.com
返回环球破碎机网首页
热度排行
Ycrusher.com 环球破碎机网 Copyright © 2007-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合作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网站导航 | 网站建设 | 加盟会员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业务联系:(总机)0371-56079958 邮箱: 本站法律顾问:河南光法律师事务所
客服QQ:环球破碎机网客服:2242538890 2233515786 280327213 技术:环球破碎机网技术支持:497398702 MSN:
软件著作权:2016SR275876 豫ICP备110079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90850 软件著作权:2016SR275876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251号


扫破碎机网微信公众号-阅读行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