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371-56079958 环球破碎机网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江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

2014-01-06来源:环球破碎机网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江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国土资源部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一、充分认识《规划》实施的重要意义。《规划》是依法保护、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矿产资源的重要依据,对加强地质工作,科学发展矿业经济,实现江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各部门务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按照统筹规划、科学开发、合理利用、依法保护的原则,调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和矿区土地复垦,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促进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发展,推进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提高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二、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开展重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远景调查,加强煤炭、铁、铜、钨等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加大大中型危机矿山深部和外围勘查力度,提高矿产资源保障程度。提高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程度,拓展和延伸地质勘查服务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信息服务。严格监督管理,改善矿业投资环境,构建地质勘查新机制,鼓励和引导商业性矿产勘查,提高重要矿产供应能力。

  三、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宏观调控。加强铁、铜、铅、锌、岩金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有序开采煤炭资源。限制开采钼、萤石、河道砂矿。对钨、锡、锑、稀土等实行规划调控,限制开采。严格执行年度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禁止开采可耕地砖瓦用粘土,加大对露天采石取土限制力度。严格按照开采规划分区和准入条件,调整优化勘查开发利用布局。严格执行最低开采规模制度,提高集约化水平。持续推进科技进步,严格规范管理,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

  四、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进一步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加强治理监督管理,督促采矿权人依法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义务。严格执行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积极实施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和土地复垦工程,强化对矿山环境状况的监测预报,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管理体系,有效防治地质灾害,减少矿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五、做好《规划》组织实施。各地要在《规划》的指导下,抓紧组织编制市县两级矿产资源规划,并按规定报批。要认真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和措施,并将《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主要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编制重要矿区矿产资源规划,明确勘查开采规模、数量、时序和空间布局。依据《规划》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活动,对不符合规划的项目,不得批准立项,不得审批,不得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不得批准用地。要加大《规划》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全社会珍惜和保护矿产资源的意识。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同级发改委、地矿、监察、公安、环保、安监等部门加强对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江西省人民政府

  二Ο一Ο年一月二十九日

  江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

  目录

  第一章总则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第二章矿产资源现状与形势

  一、矿产资源现状

  二、主要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分析

  三、主要矿产资源供需预测与保证能力分析

  第三章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任务

  二、分期目标与主要指标

  第四章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一、总体部署

  二、地质矿产调查评价

  三、矿产资源勘查

  四、勘查准入条件

  第五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一、总体要求与主要原则

  二、开发利用重点及开采总量调控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布局

  四、开发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

  五、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六、重要矿产资源战略储备

  七、新建矿山准入条件

  八、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第六章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国内外合作

  一、加强国内区域合作,充分利用省外资金和资源

  二、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国际合作,利用国外资源

  三、利用国内外矿产品市场,建立矿产品持续供应体系

  第七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

  一、矿山环境保护

  二、矿山环境治理恢复目标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规划分区

  四、大力推进矿区土地复垦

  五、促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主要措施

  第八章重大工程

  一、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储量利用调查工程

  二、重要矿产资源深部找矿工程

  三、高新矿业规模开发建设工程

  四、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五、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

  六、矿产资源领域科技创新工程

  第九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矿产资源管理法规建设,构筑规划实施法制保障

  二、完善规划体系,发挥各级各类规划作用

  三、加强矿产资源管理能力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四、拓宽融资渠道,构筑规划实施投入保障机制

  五、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矿产资源领域技术创新

  六、完善规划实施管理制度,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第十章附则

  一、规划组织

  二、规划的实施、解释及管理

  三、规划的修改与调整

  江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

  第一章总则

  为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及保护利用的宏观调控和规范管理,指导矿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江西省矿产资源开采管理条例》、《江西省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管理条例》、《江西省采石取土管理办法》、《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有关法规与规划,编制江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

  矿产资源规划是国家规划体系的组成部分,是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指导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重要依据,是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规划》是编制市、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矿区规划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在首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基础上,以2007年为基期,2008-2015年为规划期,展望到2020年。

  《规划》适用于本省所辖行政区域。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指导方针,以“多找矿、用好矿、管好矿”为主线,加强地质工作,争取地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矿产资源对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合理开发、集约利用矿产资源,科学发展矿业,促进江西崛起新跨越。强化矿产资源管理,维护勘查、开采秩序,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有利于促进江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统筹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发挥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加强地质勘查,科学发展矿业。

  (二)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开源与节流并举、开发与保护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综合勘查、综合开采、综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在注重矿产资源开发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矿山环境保护,发展绿色矿业,促进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发展。

  (三)坚持加强宏观调控,统筹兼顾各种关系,维护国家利益,保护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切实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宏观调控,规范矿产资源管理,促进矿产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四)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培育矿业权市场和矿业资本市场,利用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建立健全矿业市场制度和矿业权准入与退出机制,规范和完善矿业权管理。

  (五)坚持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矿产品精深加工,发展高新产业。

  (六)加强国内外矿产资源领域合作,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鼓励和引导省内企业积极参与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国际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共赢发展,提高我省矿产资源供应保障程度。

  第二章矿产资源现状与形势

  一、矿产资源现状

  (一)矿产资源基本特点。

  我省有色金属、贵金属和稀有稀土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截至2007年底,已发现各种有用矿产183种(以亚种计),矿产地5000余处,其中探明资源储量的124种,已列入矿产资源储量表的119种,矿产地1476处。对国民经济建设具有较大影响的45种主要矿产中,我省有36种,其中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铜、钽、重稀土、铀、钍、铷、伴生硫、化工用白云岩、麦饭石、黑滑石等10种,第二位的有钨、铋、银、铌、铯、碲等8种,第三位的有金、铍、锂、化肥用及制灰用灰岩、玻璃用砂及玻璃用砂岩、海泡石粘土等12种。矿产资源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矿产种类丰富,有色金属、贵金属和稀有稀土金属矿产资源优势明显。主要矿产资源保有资源储量:铜占全国总量的17.91%;黑钨矿(WO3)占全国总量的39.62%;重稀土(RE2O3)占全国总量的72.07%;金占全国总量的8.23%;银占全国总量的12.25%;钽(Ta2O5)占全国总量的42.73%;铀(金属量)占全国总量的30%。

  2.主要矿产资源相对分区集中产出,有利于规划布局和规模开发。赣东有铜、金、银、铅锌、铀、钽铌、磷、滑石、膨润土、石膏、化肥用蛇纹石、煤、高岭土、水泥用灰岩等;赣南有钨(黑钨矿)、锡、铋、稀土、萤石等;赣西有煤、铁、钽铌、岩盐、粉石英、硅灰石、含锂瓷石、高岭土等;赣北有铜、钨(白钨矿)、铅锌、金、硫、锑、钼、石煤、水泥用灰岩、饰面板材等。为我省铜、钨、稀土产业等基地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

  3.有色金属矿床中共伴生有用矿产多,综合利用价值高。铜矿中共伴生的矿种有金、银、硫、镓、铟、硒、碲、砷、钴、铁、铅、锌等12种,钨矿中共伴生的矿种有锡、铋、钼、铍、钽、铌、稀土等7种,铌钽矿中共伴生的矿种有锂、铷、铯、高岭土、云母、长石等6种。

  4.地热、矿泉水分布广,开发利用潜力大。

  5.大宗用量的矿产资源不足或短缺。石油、天然气、铬铁矿、锰矿、钾盐、铝土矿短缺;煤、富铁矿、富磷矿不足,将主要依靠外购或进口解决。

  6.贫矿多,富矿少。铁矿资源储量的95.20%为需选矿石,全铁平均品位低于30%的矿石占资源储量总量的71.72%;铜平均品位低于1%的占资源储量的87.14%。

  (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及勘查概况。

  1.基础地质研究程度不断提高,地质找矿取得新进展。首轮规划实施以来,开展基础性、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与勘查项目98项,总投资28367万元。新发现矿产地156处,新增一批矿产资源储量。

  2.商业性矿产勘查得到快速发展,截止2007年底,共设置探矿权1649处,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投资规模不断增长,其中2006-2007年投资增长尤为迅速,两年投资总额达26038.5万元。发现并勘查了铜、铅、锌、银、钨、煤、铁、水泥用灰岩等一批重要矿产资源。

  3.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国际合作初见成效。矿产资源勘查已拓展到非洲、中东、南美、澳洲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组建了合作公司和风险勘查企业,取得了一批探矿权和采矿权,开展了煤、铅、锌、金、银、铀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矿业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截至2007年底,全省共有各类矿山企业6364家,年采选矿石2.2亿吨,从业人员28.10万人。规模以上矿产冶炼加工企业1808家,全省规模以上矿业企业及其延伸产业总产值3547.38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7.27%;工业增加值921.71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50.58%;利税总额351.69亿元,占全省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57.85%。矿业为我省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主要矿产品产量不断增长。

  截至2007年底,全省煤炭、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盐业六大矿业体系拥有各类规模以上矿产冶炼加工企业1349家,2007年底全省主要矿产品冶炼加工产能产量较2000年有大幅度增长。

  专栏12000-2007年江西省主要矿产品产量

  矿产品名称单位2000年2005年2007年2007年比2000年增长率(%)年平均增长率(%)

  原煤矿石万吨1813.762565.052997.2465.256.32

  铁矿石(成品矿)万吨66.4496.78515.07675.2433.99

  铜精矿金属量万吨13.7618.5318.0831.43.98

  铅精矿金属量万吨0.982.312.28132.6512.82

  锌精矿金属量万吨2.092.443.7780.388.79

  钨精矿(WO365%)万吨2.824.473.7332.274.08

  混合稀土(RE2O3)吨6000912115644160.7314.67

  萤石矿石万吨31.13109.02100.15221.7218.17

  水泥万吨13823477.014956.97258.6820.02

  黄金千克75801219015267101.4110.52

  3.矿产品消费量大幅度上升。

  “十五”期间我省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矿产品需求急剧增长。

  专栏22000-2007年江西省主要矿产品消费量

  矿产品名称单位2000年2005年2007年2007年比2000年增长率(%)年平均增长率(%)

  煤原煤万吨2468.6342435169.99109.4311.14

  铁矿石矿石万吨111030303863.26248.0419.5

  铜精矿金属量万吨19.424758.28200.117

  铅精矿金属量万吨2.022.651.25-38.12-6.63

  锌精矿金属量万吨0.42.480.36-10-1.49

  钨精矿(WO365%)万吨1.932.98.23326.4223.02

  混合稀土RE2O3吨6000912119057217.6217.95

  金金属量吨0.9512.115.271507.3748.7

  银金属量吨30.24170235677.1234.03

  萤石精矿(CaF2)万吨31.1358.492.89198.3916.9

  水泥用灰岩矿石万吨117536505218344.0923.74

  4.矿产品产业链延伸明显。

  主要矿种矿产品加工转化率显著提高,精深加工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增大,产业链不断延伸。初步形成了以鹰潭为中心的铜采、选、冶炼加工基地;赣州钨采、选、冶炼加工基地以及稀土矿产品与分离冶炼产品基地;新余、昌北为中心的硅产业基地。江西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铜、钨、稀土、硅材料矿业基地,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

  5.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全省已开发利用的矿种93种,已开发利用规模以上矿区1033处。矿山采矿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平均比2000年提高2%-3%,其中主要矿产平均采矿回采率煤矿达80%(薄煤层)、铁90%(露采)、铜95%(露采)、钨85%、锡80%、钽铌95%、铅锌82%、金81%,主要矿产平均选矿回收率磁铁矿71%、其他铁矿80%、铜82.5、钨83%、锡60%、钽铌43%、铅锌50%、金79%、稀土综合回收率达到80%。大量低品位矿石得到利用,共伴生矿产回收率提高,铜矿达80%、铅锌矿55%、钽铌矿50%、锡矿35%。矿山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提高。

  6.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活跃。

  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2007年矿产品进口总额为269016万美元,占全省进口总额的66.93%;出口总额为165465万美元,占全省出口金额的30.3%;矿产品贸易逆差为103551万美元。

  矿产品进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出口初级产品和原矿明显减少,而进口原矿砂、成品矿明显增多。2007年,进口未锻造的铜及铜材11.63万吨、铜矿砂51.63万吨、铁矿砂306.85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51.86倍、3.99倍、3.53倍。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现状。

  加强了矿山监督管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初见成效,矿山次生地质灾害明显下降。2001-2007年,国家财政共投入我省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专项资金1.169亿元,安排了37项矿山环境专项治理工程;在2004-2006年,由国家、地方和矿山企业共同筹措资金13亿元用于国营重点煤矿山沉陷区专项治理。但矿业经济的高速发展,也给矿山环境带来一定影响。截至2007年底,全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率33.2%,其中矿山土地复垦率为14.2%、尾砂库治理率85.3%、排土场治理率51.6%、地质灾害治理率35.4%、采空区隐患消除率50.9%、水土流失治理率为13.5%;全省矿山三废排放综合达标率57.7%,其中矿业废渣累计存放量18.37亿吨、2007年新增废渣1.47亿吨、矿业废渣排放达标率30%,矿业废水年排放量3.6亿吨、处理率为74%、循环利用率为78.4%,矿山开采废气排放约占全省工业废气的2.7%、矿山废气排放达标率50%;全省矿山废渣综合利用率11.2%,其中废石利用率16.5%、矸石利用率41.7%、尾砂利用率2.9%、粉煤灰利用率55%。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要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下降。找矿难度加大,地质勘查投入不足,矿产资源勘查相对滞后,重要矿产资源储量新增速度低于消耗速度,矿产保有资源储量逐年下降,保障程度降低,部分矿山特别是国有大中型矿山面临资源危机。紧缺矿种对外依存度加大。

  2.矿业结构不尽合理,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有待提高。大中型矿山仅占矿山总数的2.93%,集中度不高。部分矿山企业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落后、生产规模偏小、科技含量偏低,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重开发、轻保护,采主弃副、采富弃贫、采易弃难、重采轻探、乱采滥挖、破坏资源与浪费资源等现象仍然存在。

  3.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仍较突出。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和土地复垦速度低于采矿造成的新增土地破坏速度,因采矿造成的土地破坏仍以每年约4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矿区地质灾害和矿山环境纠纷案件时有发生;“三废”排放达标率偏低,矿山环境保护管理控制指标难以操作;采矿破坏景观、资源开发污染环境、威胁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的现象依然存在。

  4.科学研究工作薄弱。我省矿产勘查已进入“攻深找盲”、寻找隐伏矿和开拓深部“第二找矿空间”阶段,找矿难度和风险加大,但成矿理论、找矿方法技术研究滞后。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总体水平不高,亟待开展对低品位、难处理矿产、非传统矿产资源和尾矿资源利用的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等研究。

  5.矿业权及其市场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勘查准入条件与退出机制不够健全,少数矿业权人存在以采代探、圈而不探、矿业权非法转让等违法违规行为。部分矿山仍达不到最低开采规模要求,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现象和矿产资源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依然存在,资源整合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主要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分析

  (一)能源矿产供需矛盾突出。

  煤炭资源形势严峻。预计2008-2015年累计原煤产量为19130万吨,累计消费量达39044万吨,自给率为49%。急需在老矿山深部和外围寻找接替资源。石油累计消费量为5811万吨,将全部依赖外省调入或进口。

  (二)铁矿资源自给率低,但深部找矿潜力大。

  预计2008-2015年累计生产铁精矿(成品矿)4155万吨,累计消费铁精矿18141万吨,自给率22.90%。2007通过实施新余式铁矿田中的良山铁矿深部找矿工程,450米以浅已探明资源量(333以上)1080万吨,预测新余式铁矿田1000米以浅具有巨大资源潜力。

  (三)部分优势矿产资源储量消耗过快。

  2015年我省铜冶炼能力将扩大至80万吨,铜精矿进口依存度将加大,按目前矿山产能估算铜精矿自给率将下降50%。钨矿资源潜力较大,但勘查工作长期处于停顿状态,已探明的资源储量消耗很大,全省11个重点钨矿山已进入资源枯竭或严重危机程度,亟待在矿山深部或外围寻找和探明接替资源,发现一批钨矿接替矿山,以保持我省传统矿业优势。

  (四)新增资源储量进展缓慢,后备勘查基地紧张。

  资源储量增长速度远低于消费量和经济发展速度,煤、钨保有资源储量呈负增长,铁、铜、铅、锌新增资源储量缓慢,勘查开发后备基地紧张,危机矿山不断显现,主要矿产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矿产资源保障形势严峻。

  (五)重要矿产资源找矿潜力较大。

  我省成矿地质条件较好,有待发现和勘查探明的新矿产地潜力较大。创造良好的矿产资源勘查环境,加大地质找矿力度和有效投入,实施地质找矿重大工程,将有利于实现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进一步提高我省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

  三、主要矿产资源供需预测与保证能力分析

  (一)主要矿产产量与需求量预测。

  2015年主要矿产品预测产量为:煤2500万吨;铁精矿(成品矿)520万吨;铜精矿(金属量)23万吨;铅精矿(金属量)6.72万吨;锌精矿(金属量)11.00万吨;锡精矿(金属量)3000吨;钽铌精矿(氧化物)570吨;金16吨;银240吨;萤石精矿70万吨;岩盐450万吨。

  2015年主要矿产品预测需求量为:煤6500万吨;铁精矿(成品矿)2550万吨;铜精矿(金属量)82.5万吨;铅精矿(金属量)18.27万吨;锌精矿(金属量)10.15万吨;锡精矿(金属量)3400吨;钽铌精矿(氧化物)500吨;金16吨;银240吨;萤石精矿63.8万吨;岩盐400万吨。

  (二)主要矿产资源保证程度分析。

  至2010年按现有可供规划利用的资源储量预测,对经济社会需求能充分保证的矿产有锌、钼、钽、铌、银、硫、岩盐、水泥用灰岩、硅灰石、膨润土、粉石英、滑石、饰面用花岗岩等13种;能基本保证的矿产有钨、金、稀土、萤石、高岭土、耐火粘土等6种;不能保证的矿产有煤、石油、天然气、铁、锰、铜、铅、锡、钴、铋、锑、铝土矿、磷、石膏、钾盐、玻璃用砂、饰面用大理岩等17种。其中资源短缺,主要依靠外购或进口解决的矿产有石油、天然气、富铁矿、锰、铝土矿、磷、钾盐等7种。

  至2015年按现有可供规划利用的资源储量预测,对经济社会需求能充分保证的矿产有钼、钽、铌、硫、岩盐、耐火粘土、水泥用灰岩、玻璃用砂、硅灰石、膨润土、粉石英、滑石等12种;能基本保证的矿产有锌、钨、银、稀土、高岭土、饰面用花岗岩等6种;不能保证的矿产有煤、石油、天然气、铁、锰、铜、铅、钴、锡、铋、锑、金、铝土矿、萤石、磷、石膏、钾盐、饰面用大理岩等18种。

  第三章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任务

  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矿产资源管理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加强地质工作,争取地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加强矿产资源保护,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加大矿山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发展绿色矿业。着力发展赣东铜、金、银,赣南钨、稀土、萤石,赣西铁、煤、钽铌,赣北铜、金、钨四大矿业经济重点发展区域;支持建设铜、铁、钨、稀土、钽(铌)、银铅锌、硅材料、盐氟化工、陶瓷、水泥建材等十大产业集群,重点支持建设14个矿业经济区和58个重要矿产品生产基地。做强做大钢铁、铜(铅锌)、硅材料、盐化工、陶瓷、水泥等产业集群;做精做优钨、稀土、钽(铌)、氟化工、金、银、锡、钼等产业;安全平稳发展煤炭产业;积极发展高新矿业和非金属精深加工,大力延伸产业链;探索发展城市地热及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产业。

  主要任务:

  1.加强地质找矿,实施地质矿产调查评价、资源潜力评价与储量利用调查、重要矿产资源深部找矿与危机矿山深边部找矿等工程,加强深部隐伏矿床勘查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科技攻关研究,争取地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

  2.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科学发展矿业,促进矿产资源产业升级发展。调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保护稀缺矿产资源,优化矿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建立布局合理、有序有偿、管理规范、利用高效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及矿产品供给保障体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施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示范项目,推动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发展,创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和矿业经济发展方式。

  3.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责任体制及动态监测体系,推行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实施矿山环境治理恢复重点工程,试点开展矿山土地整理开发治理造地示范工程,探索建立矿山环境治理恢复新机制、新模式,切实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

  4.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对重要矿产的重点矿区实施资源整合,引导和调控矿业生产要素向重点勘查开采和鼓励勘查开采规划区有序流动、向优势矿业企业集聚。以资源整合为基础,支持矿产资源产业整合,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化、集约化程度。

  5.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建设,提升矿政管理服务水平。健全完善以市、县为基础的矿产资源监管体系,提升矿政管理服务能力;建立矿产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完善矿产资源调控手段;加强管理基础建设,建立以省市县三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为基础、专项规划与矿区规划为补充的规划体系和以计算机为核心、以网络为平台的矿产资源信息管理服务体系。

  6.实施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走出去”战略,争取在利用省外与国外矿产资源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分期目标与主要指标

  (一)近期(2008-2010年)。

  至2010年,固体矿产矿石开采总量预计3.15亿吨;采选业产值争取达到400亿元;矿业及其延伸产业总产值争取达到4200亿元,比2005年增长2.4倍。矿产资源的节约利用与综合利用水平得到大的提高,绿色矿山与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得到大的发展,现代矿产资源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1.地质找矿。

  --完成1∶5万区域矿产远景调查面积18343平方公里(40个图幅)。

  --预计新发现矿产地10处,新增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储量。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科学发展矿业,矿产资源利用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矿产资源产业得到升级发展,现代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有色、稀有稀土和建材等主导矿业的龙头作用得到较充分发挥,经济实力显著壮大。钢铁、铜业、硅材料及光伏产业预计销售收入分别实现或超过1000亿元,钨业200亿元、稀土产业100亿元、铅锌产业(含银)100亿元、黄金产业50亿元、陶瓷业200亿元、水泥业200亿元、煤炭业130亿元、盐化工100亿元、氟化工30亿元、石油化工250亿元;其他特色非金属矿业有较大的发展。

  --钨、稀土等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及优势矿产,实行限产增值,按照国家下达的指标组织生产。

  --赣东铜、金、银,赣南钨、稀土、萤石,赣西铁、煤、钽铌,赣北铜、金、钨四大矿业经济重点发展区域布局趋于合理。

  --矿山数量减少五分之一,大中型矿山比例提高1%-2%。新建矿山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开采规模与矿床储量相适应。矿山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和市场竞争能力明显提高。矿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铜、钨、稀土、钽(铌)生产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平均提高3%-5%,选矿回收率平均提高2%-5%,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平均提高3%-5%。

  --调控采矿权总量。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设置采矿权,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资源整合规定要求,实现矿山规模结构、数量结构、空间布局等不断优化。

  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

  矿山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矿山环境监督管理得到加强。矿山“三废”按国家和省规定标准达标排放,排放总量控制在规定指标以内。新建和生产矿山地质环境得到全面治理,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达到47.8%。新建和在建矿山毁损土地全面得到复垦利用,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土地复垦率达到25%,矿山次生地质灾害明显下降。矿山“三废”排放综合达标率达到100%;矿山废水循环利用率达到80%;矿山废渣综合利用率15%,其中煤矸石综合利用率55%、粉煤灰综合利用率75%。

  4.加强国内外合作。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投资环境得到改善。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进出口贸易效益显著提高。省外及国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取得进展。

  5.矿产资源管理。

  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激励约束动态调节机制,加强矿产资源宏观调控能力和矿政管理服务能力建设,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则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秩序实现好转,管理有规、矿权有序、开发有责、调控有效、监督有力的局面初步形成。

  (二)中期(2011-2015年)。

  煤铁铜钨等重要矿产资源深部找矿取得具有宏观影响的成果。矿业及其延伸产业总产值在2010年基础上保持较快增长、争取达到8000亿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效益进一步提高,矿业布局及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绿色矿山与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得到更大发展,现代矿产资源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完成1∶25万地质调查面积82027平方公里(5个图幅),实现1∶25万地质调查覆盖全省的目标;继续完成1∶5万地质调查任务,新开1∶5万地质调查面积7702平方公里(17个图幅)。

  --新开1∶5万矿产远景调查面积13277平方公里(30个图幅)。

  --预计新发现矿产地35处,新增一批煤、铁、铜、钨(黑钨矿)、重稀土、金、银、锡、铅(锌)、钽(铌)、铀、萤石等重要矿产资源储量。其中,新增煤资源储量2亿吨、铁2.5亿吨、铜200万吨、钨(WO3,黑钨矿)70万吨。

  专栏3矿产资源勘查主要指标

  矿种资源储量单位至2015年预期查明资源储量(333以上)备注

  煤原煤亿吨2预期性

  铁矿石亿吨2.5预期性

  铜铜万吨200预期性

  铅(锌)铅(锌)万吨110预期性

  金金吨19预期性

  银银吨1000预期性

  钨WO3万吨70(黑钨矿)预期性

  锡锡万吨2.5预期性

  稀土氧化物万吨5预期性

  钽(铌)氧化物万吨1.2预期性

  铀铀万吨略预期性

  萤石矿物(CaF2)万吨500预期性

  水泥用灰岩矿石亿吨5预期性

  --全省矿山数量在2010年基础上减少五分之一,矿山总数减少到4100个左右;大、中型矿山所占比例明显提高。

  --开展综合利用的矿山比例提高到70%以上,铁、铜、锡、铅锌、金等主要矿产开采回采率与选矿回收率在2010年基础上平均提高2%~3%,综合利用率在2010年基础上平均提高2%-3%。

  --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取得重要进展。

  --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率达55%,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土地复垦率达30%。矿山“三废”排放综合达标率保持100%,矿山废渣综合利用率达20%。

  (三)远期(展望期,2016-2020年)。

  继续实施地质找矿重大工程,矿产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高新矿业和非金属矿产开采、精深加工得到更大发展。矿产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实现较大转变,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明显发展。矿业及其延伸产业总产值争取达到12000亿元。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矿山地质环境状况进一步改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矿产资源管理体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四章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实行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商业性矿产勘查分体运行,以重要矿种和重要成矿区带为主攻目标,大力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引导和推动商业性矿产勘查,提高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一、总体部署

  以重要成矿区带为主要调查评价与勘查区域,以煤、铁、铜、铅(锌)、铀、钨(锡)、稀土、金、钽(铌)、萤石等为重点矿种,加大地质找矿力度,统筹协调公益性和商业性地质工作,遵循地质规律,强化基础地质工作,加强矿产资源勘查,找新区、上专项、挖老点、走出去、依靠科技和人才,努力实现重点矿种、重点成矿区带找矿重大突破。

  在落实和细化国家重点地质找矿战略部署的基础上,根据全国16个重点成矿区带中的长江中下游、武夷山和南岭成矿带找矿工作部署,结合我省成矿地质构造条件、以往地质找矿工作基础和矿产资源潜力预测,总体部署赣北、赣中、赣南三大地质找矿战略区,其中包括7个成矿带、34个找矿远景区。

  1.赣北矿产资源战略区:包括长江中下游铜、铁、金成矿带;九岭-鄣公山钨、锡、铅、锌、金成矿带。规划期内主攻铜、铁、金、钨、锡等多金属,实施九江-瑞昌矿集区铜多金属深部找矿工程。

  2.赣中矿产资源战略区:包括萍乡-德兴铜金钽铌等多金属成矿带;武功山-北武夷山铀、钽、铌、铜、银、铅、锌等多金属成矿带。规划期内重点部署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实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煤、铁、铜深部找矿工程,实现煤、铁、铜、铅锌、银、金等找矿重大突破。

  3.赣南矿产资源战略区:包括罗霄-诸广山钨、锡、铅、锌、金、银多金属成矿带;雩山钨、铀、锡、金多金属成矿带;中南武夷山锡、钨、铀、铜、钽、铌多金属成矿带。重点部署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实施钨矿深边部找矿工程,主攻钨、锡、铀、金、银、铅锌、钼、萤石等矿产。

  二、地质矿产调查评价

  1.基础性地质调查。

  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完成九江市、赣州市等5个图幅的区域地质调查,面积82027平方公里。

  1∶5万区域地质调查:完成桃墅店等25个图幅区域地质调查,面积11361平方公里。

  2.矿产资源远景调查和评价。

  1∶5万区域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开展上清宫等40幅区域矿产资源调查,面积18343平方公里。预计新发现矿产地10处。

  重要非金属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开展怀玉山-灵山、上饶-广丰、雩山、全南马屋-井水寨、龙南~定南、永丰-兴国等地区萤石矿产潜力调查评价,面积9492平方公里。

  3.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调查评价。

  开展寻乌南桥、定南沙头、信丰安西、龙南关西稀土资源储备保护区调查评价,面积为222平方公里。

  4.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完成全省重点矿种资源潜力评价。对煤、铀、铁、铜、铅、锌、钨、锡、钼、金、银、锑、铌(钽)、锂、锰、稀土、萤石、硫、磷、重晶石等21个矿种进行预测。建立以GIS为平台的矿产资源评价系统,实现资源潜力评价的动态管理。

  5.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利用现状调查。

  根据全国矿产资源储量利用调查要求,重点对煤、铀、铁、锰、铜、铝、铅、锌、镍、钨、锡、锑、钼、锂、稀土、金、银、硫、磷、重晶石、萤石等21个矿种进行资源储量利用情况核查,通过调查建立矿产资源储量变化动态监测体系。

  6.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开展信江盆地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面积1.27万平方公里;赣南信丰盆地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面积3000平方公里;吉泰盆地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面积1.3万平方公里;赣州市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面积3.64万平方公里;赣西丘陵地区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面积1.5万平方公里。推进县(市)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7.地质环境调查。

  开展萍乐拗陷带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面积2万平方公里;开展全省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对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典型地层剖面、世界及国家地质公园和矿山公园进行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加强基础性和监测性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工作,全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每5年进行1次,重点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每2年进行1次;全省性1∶25万-1∶50万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调查每5-10年进行1次。同时,对主要城市和地区地下水资源环境状况进行长期动态监测。

  三、矿产资源勘查

  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与宏观调控下,鼓励各类投资开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经济效益为目标、国家和省急需及紧缺矿产为重点的矿产资源勘查。

  (一)加强重要矿产资源勘查。

  以煤、铁、铜、钨为重点,对煤、煤层气、石油、天然气、铀、铁、锰、铬、金、银、铜、铅(锌)、钨、重稀土、锡、钴、钽(铌)、石膏、萤石、磷、高铝矿物原料、陶瓷原料、新型墙体矿产原料、城市地热等矿产资源及新矿种、新类型矿产进行超前部署和加强勘查。大力推广应用矿产资源勘查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推进矿产资源整体勘查和综合评价,努力实现找矿重大突破。

  1.加强煤炭基地勘查,促进煤炭及煤层气开发。

  加快萍乡、新余、丰城、乐平等煤炭基地的普查和必要的详查,为煤炭基地的稳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开展萍-乐拗陷含煤带的深部勘查,主攻“三下”(即矿山深边部、推覆体下、第四系与红层下,下同)找煤,争取到2015年和2020年提供一批新的后备煤炭资源基地,提高煤炭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2.加强其他能源矿产资源勘查,促进能源利用结构调整。

  加强铀矿勘查,对共、伴生铀矿进行综合勘查和评价,主攻硬岩型铀矿,力争探明一批新的矿产地,提高铀矿资源对核电发展的保障能力。加强南昌等城市地热资源勘查,争取评价和发现一批新的城市地热田;启动南昌市浅层地热能资源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示范工程;促进主要城市能源利用结构的调整。

  3.加强隐伏与深部重要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力争取得重大进展。

  主攻铁、铜、钨及铅(锌)、铀、锡、稀土、金、钴、钽(铌)等重要矿产的勘查找矿。加强九瑞、武夷、南岭等3大重点成矿区带的重要金属矿产资源前期勘查,开展隐伏与深部矿床找矿工作,力争取得重大进展。到2015年争取提供一批钨、稀土、铜、铀、铁等大中型重要矿产资源基地,为矿业发展提供接替资源保障。

  4.加强重要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查,为建材、化工、陶瓷、非金属材料等产业规模发展奠定资源基础。

  重点开展萤石、水泥用灰岩、优质高岭土、优质硅石、隐晶质石墨、膨润土、磷、富钾泥(页)岩、高铝矿物原料、新型墙体材料等矿产资源勘查,发现一批可供开发利用的矿产地。

  5.加大大中型危机矿山的深部与外围找矿力度,力争实现找矿重大突破。

  重点安排煤、铁、铜、钨(黑钨矿),兼顾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矿种,加强深部找矿工作,实施煤、铁、铜、钨深部找矿重大工程和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开展大中型危机矿山深边部地下1000米以浅资源潜力评价,对重要工业矿体的勘查深度推进到1500米。

  专栏4大中型危机矿山接替资源主要指标

  矿种资源储量单位至2015年预期查明资源储量指标属性

  煤原煤亿吨1预期性

  铁矿石亿吨0.3预期性

  金金吨8预期性

  银银吨500预期性

  铜铜万吨25预期性

  铅锌铅(锌)万吨10预期性

  钨WO3万吨14预期性

  锡锡万吨0.5预期性

  钽(铌)氧化物万吨0.2预期性

  安排32处国有大、中型危机矿山深边部接替资源勘查。对危机矿山尾矿(废石)进行调查评价,优先安排铜、钨、钽(铌)、锡等矿山的尾矿调查。通过实施深部找矿工程和大中型危机矿山深边部勘查项目,力争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取得一批具有宏观影响的勘查成果,发现一批具有较大规模的隐伏矿床,实现9个以上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突破,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资源基础。

  6.加强水文地质勘查,为生产生活提供水资源安全保障。

  加强主要城市(设区市)应急地下水源地勘查,提高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程度。开展吉泰盆地等严重干旱缺水地区和老少边穷农村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勘查,为饮水安全提供基础支撑、为农村人畜饮用水提供保障。

  7.支持石油与天然气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

  支持开展鄱阳盆地、信江盆地、萍-乐拗陷等地区的油气资源调查评价,力争实现油气资源勘查新发现。

  (二)优化勘查区域布局,规范矿产资源勘查空间秩序。

  为优化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区域布局,增强矿产资源的区域空间调控能力,有效保护资源、保护环境。规划期内实行勘查规划分区管理。

  1.重点勘查规划区。

  主要包括国家重点勘查规划区在省内的区域、省内重点矿种和重要成矿区、大中型危机矿山的深部和外围资源潜力区。

  重点勘查规划区共划定24个。包括:九江-瑞昌铜金、修水香炉山地区钨多金属、德安彭山铅锌锡锑萤石、鄱阳金家坞-浮梁金村金、武宁珠山-靖安白沙坪钨(锡)、德兴铜厂-银山金铜、弋阳曹溪水泥用灰岩、(横峰-上饶)灵山地区钽(铌)、上高七宝山-铁子岭钴铅锌、贵溪冷水坑银铅锌、(贵溪-弋阳)盛源地区多金属、铅山永平-上饶皇碧地区煤铜铅锌、萍乡-宜春袁州区煤、分宜-丰城煤、乐平-浮梁煤、吉安-安福煤、信丰煤、于都煤、(乐安-崇仁)相山地区多金属、崇义-上犹-大余地区钨锡、会昌红山-寻乌铜坑嶂铜钼、龙南-安远足洞地区稀土、兴国萤石、会昌~瑞金萤石等重点勘查规划区。其中包括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工作部署的乐平鸣山-浮梁湘湖煤、丰城坪湖-尚庄煤、萍乡青山-高坑煤、于都盘古山-隘上钨(锡)、大余西华山-大坪钨(锡)等5个大中型危机矿山集中片区。

  主要措施:加大勘查投资和勘查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地质勘查基金投入,省级地质勘查基金优先安排前期勘查;优化勘查工作环境、创造有利于找矿突破的氛围,引导社会勘查资金规模投入,勘查单位必须具有勘查甲级资质;适时调控区内矿业权空间布局,对符合整体勘查和整装开发条件的地区,进行矿业权整合,通过市场竞争方式确定勘查主体,实施整体勘查。

  2.鼓励勘查规划区。

  老、少、边、穷等经济欠发达且有较好资源潜力的勘查空白区;资源潜力好但勘查难度大的勘查空白区;危机矿山深部和近外围接替资源区。

  鼓励勘查规划区包括全省范围内石油、天然气、地热,萍乡-丰城及乐平-浮梁煤层气及(彭泽-湖口)流泗镇金银等22个地区。

  鼓励勘查规划区内通过优先设置探矿权,鼓励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促进社会资本投入。探矿权人可享受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规定的相关优惠政策待遇,属于国务院确定的边远贫困地区的可依法依规减缴、免缴探矿权使用费和探矿权价款。

  3.禁止勘查规划区。

  禁止勘查规划区包括:

  --省级以上(含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重点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所在地,重要城镇、重要基础设施、重大工程设施及其周围一定范围。

  --铁路、高速公路、旅游专用公路、国道沿线两侧可视一定范围;桥梁、隧道、水利工程设施等重要基础设施周边安全距离内。

  --国家及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禁止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区域。

  禁止勘查规划区内,不新设探矿权,不办理探矿权延续登记,已设探矿权和已有的矿产资源勘查活动逐步有序退出。

  以上禁止勘查规划区中的公益性地质勘查和地下水、矿泉水、地热勘查除外。

  4.限制勘查规划区。

  限制勘查规划区包括:国家出资已探明的矿产地、国家及省政府划定的矿产资源储备保护区域;鄱阳湖保护区(含近湖湖滨区域),赣、抚、信、修、饶五河源头保护区及东江源保护区;地质灾害危险区及矿产开发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地区。

  限制勘查规划矿区共划定96处,为国家出资已探明矿产地规划区。

  主要措施:实行探矿权限量控制;严格勘查准入条件;严格控制探矿权的出让方式,对符合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条件的,须按招标拍卖挂牌等市场竞争方式出让探矿权;现有探矿权中,属于资源整合规划矿区的探矿权按照市场方式、依法依规实行有序整合,探矿权到期需办理延续的,须符合资源整合要求。

  上述规划区以外的其他地区,为允许勘查区。允许勘查区内的探矿权设置及其出让方式执行国家矿业权分类分级管理办法,其中限制开采矿种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探矿权,禁止开采矿种不设置探矿权。

  5.勘查规划区块。

  (1)勘查规划区块划分原则与基本要求。

  勘查规划区块划分以指导探矿权的科学设置为目的,要求有利于矿产资源的整体勘查评价和整装开发。以保持已知地质矿产信息的区域连续性和完整性为原则,重点考虑勘查程度和矿床(或矿化体)的空间分布、矿床类型、开采因素等。一个勘查规划区块原则上只设一个探矿权。在勘查规划区块之外新设探矿权的,要求有详细区块划分资料,并经勘查规划区块论证。

  (2)勘查规划区块。

  划分勘查规划区块共计914处。其中,重点勘查规划区块78处,主要矿种为煤、铜、铅、锌、金、钨、锡、锑、铀、萤石、水泥用灰岩、瓷土等;重要国有大中型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规划区块40处,主要矿种为煤、铁、铜、钨、锡等。其他勘查规划区块796处。

  (3)新发现找矿线索地区的规划区块划分。

  通过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工作新发现的矿点、矿化点、异常等找矿信息区,通过规划进行区块划分,指导探矿权设置。

  (三)探矿权设置与投放。

  1.探矿权设置。

  (1)新设探矿权,须符合规划条件要求,先进行勘查规划区块论证和编制矿业权设置方案。符合按申请在先方式出让探矿权的除外。

  (2)新设探矿权之间、新设探矿权与已设矿业权之间要求预留一定空间区域(原则要求平距不小于500米),以保障不同矿业权的勘查开采作业安全距离和未来发展余地。已设探矿权需要流转、变更、延续的,按不同矿业权之间的间距要求办理;属于资源整合规划区域的,依法依规进行整合。

  (3)对规划期内通过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新发现的矿点、矿化点、异常区等找矿线索,依照规划要求适时进行探矿权设置和投放。严禁化大为小、分割设置和投放探矿权。

  2.探矿权出让。

  新设探矿权的出让,除按规定允许以申请在先方式或以协议方式出让的以外,一律以招标、拍卖、挂牌等市场竞争方式出让。

  3.探矿权管理。

  探矿权的申请、审批、登记、勘查许可证有效期限,探矿权的出让、流转、变更、延续、注销,探矿权的招标、拍卖、挂牌,探矿权使用费及价款的征缴、使用、分配,探矿权取得与退出等,由省行政主管部门制订具体的管理办法。

  4.探矿权投放。

  (1)为实现找矿突破、加强地质勘查、新增一批矿产地和资源储量、提高主要矿产资源储量保证程度、缓解资源危机矿山的接替资源压力,在规划前期加大新设探矿权的年度投放量,在规划后期逐年减少新设探矿权的年度投放量。

  (2)对国家出资勘查和过去采矿显示的矿产地进行清理,根据要求分批次以招标拍卖挂牌等市场竞争方式出让探矿权,引导商业性矿产勘查。其中包括已清理并报国土资源部批准公告的第一批和第二批清理出的矿产地85处。

  (四)加强监管,规范矿产资源勘查活动。

  依法依规监督和维护正常的勘查秩序,加强对规划空间范围和探矿权市场的监督,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市场中介服务机构,推行行业自律,完善矿业权和矿产储量评估机制,完善地质勘查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保护地质资料汇交人的合法权益。建立探矿权勘查区块退出机制,督促探矿权人完成勘查投入。对圈而不探、未完成最低勘查投入等法定义务及不履行合同承诺的,实行强制退出,不予批准新的探矿权。

  四、勘查准入条件

  申请矿产勘查登记、设立新的探矿权,必须遵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并符合下列各项准入条件:

  (一)勘查矿种、区域必须符合规划要求。不符合规划要求的,不得新设、变更、延续探矿权。

  (二)申请资料必须完整、客观,不得弄虚作假;申请区块未设置探矿权和没有探矿权纠纷;申请区块面积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三)勘查项目资金证明额度(人民币)必须与勘查矿种、勘查面积及工作程度相适应。

  (四)勘查设计方案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勘查周期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五)探矿权人或委托的勘查单位必须具有矿产勘查工作所需的相应等级的资质条件。

  (六)区内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对生态环境不造成严重破坏。

  第五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以市场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中心、结构调整为主线、资源及资源产业整合为手段、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科学发展矿业,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保障能力和综合效益。

  一、总体要求与主要原则

  (一)总体要求。

  按照集约节约利用矿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推进全省矿产资源整合和矿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壮大矿业经济。统筹规划、依法保护、合理利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建立矿产资源供给与深加工之间紧密协作关系,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矿业经济体系,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在矿产资源产业发展上,培育壮大矿业经济龙头企业,各重点领域形成有影响力、带动力的开采冶炼加工一体化龙头企业。在资源深加工上更上一个新台阶,各重点领域实现产业链有效延伸,资源加工增值水平显著提高。在资源产业整合上取得明显进展,实现资源开发向龙头企业集聚。在资源开采与加工的平衡方面,除国家调配的矿产品种和数量外,提高矿产资源在省内加工增值的比例。

  (二)主要原则。

  1.政府引导,综合调控。发挥政府对矿业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建立有力的协调机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进矿产资源合理利用。

  2.依法依规,市场运作。依照法律法规,制定政策、完善措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产业集聚和优化升级。

  3.项目带动,优化配置。加快推进一批矿产资源深加工重大项目,培育壮大一批矿业经济骨干企业,以产业整合带动资源优化配置,做到原矿和初级矿产品与冶炼加工企业对接,促进矿产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

  4.有序开发,集约利用。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开发矿产资源,提升矿产资源深加工能力,压缩深加工不足的资源开采量,限制原矿和初级矿产品输出,促进矿产资源开采规模与精深加工能力相平衡。

  二、开发利用重点及开采总量调控

  落实国家产业政策,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加强对矿山企业执行开采总量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做好矿山储量动态监测和矿业权核查工作,为科学调控矿产资源开采总量提供基础支撑。

  (一)提高重要矿产资源供应能力。

  --鼓励开采铁、铜、铅、锌、岩金、银、钽、铌、煤层气、陶粒原料、陶瓷土、高岭土、硅灰石、粉石英、滑石、长石、石英、硅石、岩盐、透辉石、透闪石、海泡石粘土、石墨、饰面石材以及地热、矿泉水等矿产;为保障水泥工业发展,适度开采水泥用灰岩。重要矿产资源的开采总量保持平稳增长,为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有序开采煤炭资源,稳步推进煤炭资源开发整合,调整改造中小煤矿,促进煤炭基地建设,稳定煤炭供应能力。限制开采高硫煤、高灰煤。禁止开采石煤作燃料或利用石煤生产石煤粘土砖。

  --加强铀矿山生产探矿,支持铀矿资源后备基地建设,提高对核能发展的保障能力。

  --鼓励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扩大硅石、瓷石、高岭土、硅灰石、方解石、海泡石、黑滑石、岩盐、萤石、透辉石、透闪石、石墨等非金属矿产应用领域,研究开发新型非金属产品。支持研究推广含钾岩石的农业应用技术。鼓励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

  (二)加强重要优势矿产保护和开采管理。

  对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实行有计划的控制开采,对重要优势矿产实行保护与限制开采。

  --对出口优势矿产实行限产增值和出口配额管理。钨、稀土、锡、锑等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实行有计划的开采,严格执行年度开采总量指标控制,严禁超计划开采和计划外出口。加强对锂、铷、铯、铟、锆、钒等稀散稀有金属矿产的保护。

  --限制开采钼、萤石、河道砂矿。

  --禁止将优质水泥用灰岩和白云岩作为普通建筑碎石开采;禁止在耕地区开采砖瓦用粘土。

  (三)重要矿产资源开采总量调控指标。

  专栏5重要矿产资源开采总量调控规划指标

  矿种单位基期产量2010年2015年指标属性

  钨精矿(WO365%)万吨3.733.63.6约束性指标

  稀土氧化物吨1564480009600

  锡精矿(金属量)吨264530004000

  锑精矿(金属量)吨187830003500

  萤石精矿万吨66.827070预期性指标

  煤原煤万吨2997.2425002500

  铁成品矿万吨515.07520520

  铜精矿(金属量)万吨18.082323

  铅精矿(金属量)万吨2.283.696.72

  锌精矿(金属量)万吨3.777.2411

  金金属量吨15.271616

  银金属量吨235240240

  钽精矿(Ta2O5)吨62.4100240

  铌精矿(Nb2O5)吨92.6120330

  岩盐NaCl万吨141.31320450

  水泥用灰岩矿石万吨521863007560

  (四)采矿权总量调控与投放。

  规划期内,控制采矿权总量及其空间区域设置方案,优化矿业布局,调控矿产资源开采总量。一是通过严格控制新设采矿权投放数量来实现总量调控目标;二是通过加大矿产资源执法力度、开展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与规范专项行动、大力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实现矿山规模结构调整、矿业空间布局优化、矿山总量调控目标。

  规划期内省本级管理权限范围新设主要矿产(第一、二类矿产)采矿权投放总数预计120个左右。其中煤矿6个、铁矿7个、锰矿1个、铜矿6个、铅锌矿10个、钽铌矿2个、金矿12个、银矿2个、钴矿1个、钒矿3个、水泥灰岩12个、萤石10个、岩盐3个、石膏矿1个、硅灰石矿1个、粉石英矿2个、滑石矿3个、膨润土矿1个、石英(硅质原料)1个、高岭土(包括瓷土、瓷石)8个、其他矿产28个。规划新设采矿权投放的具体办法和时序,根据市场需求和宏观调控需要,按年度制定计划、依照有关规定程序和办法进行投放。

  至2010年矿山总数比2007年减少五分之一,矿山总数到5100个左右;到2015年,大中型矿山比例比2007年提高2%-4%。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布局

  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大力推进矿业结构优化升级,挖掘资源潜力,强化综合利用。统筹矿产资源开采,规划不同功能的矿产资源开采区,科学划分开采规划区块,严格控制大中型矿产地分割开采,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合理布局。

  


文关键词:

矿产资源 江西 规划

责任编辑:宋欣
环球破碎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点击查看)
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热线:0371-63673370 E-mail:
返回环球破碎机网首页
热度排行
Ycrusher.com 环球破碎机网 Copyright © 2007-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合作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网站导航 | 网站建设 | 加盟会员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业务联系:(总机)0371-56079958 63673370 传真:0371-63321300 邮箱: 本站法律顾问:河南光法律师事务所
客服QQ:环球破碎机网客服:2242538890 2233515786 280327213 技术:环球破碎机网技术支持:497398702 MSN:
软件著作权:2016SR275876 豫ICP备110079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90850 软件著作权:2016SR275876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251号


扫破碎机网微信公众号-阅读行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