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371-56079958 环球破碎机网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许昌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2024-05-22来源:环球破碎机网

   5月21日消息,许昌市人民政府发布《许昌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方案提出目标,到2027年,全市工业、农业、建筑、交通运输、教育、文化和旅游、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40%。
 
  方案明确提出,实施设备更新改造行动、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实施回收循环利用行动、实施供给侧企业培育行动、强化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具体为:
 
  实施设备更新改造行动
 
  (一)以链群企业为重点推进工业设备更新。围绕十大产业集群和16个重点产业链,实施“一转带三化”行动,梳理企业设备更新及数字化转型需求,加大改造提升力度,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1.加快低效设备替代。严格落实能耗、排放、安全等强制性标准和设备淘汰目录要求,加快淘汰超期服役的落后低效设备、高能耗高排放设备、具有安全隐患的设备。以再生金属、化工、煤炭、建材、机械、轻纺、食品生产等设备处于中低水平的行业为重点,加快更新低效设备及超期服役老旧设备。加快再生金属行业装备大型化、绿色化改造,推动化工行业老旧装置安全改造,引导煤炭行业加快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支持砂石骨料、水泥、建筑卫生陶瓷等建材行业实施减污降碳、节能降耗改造,鼓励机械加工行业更新服役超过10年的机床,提升纺织、发制品、包装印刷、食品等行业设备自动化水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应急管理局、市科学技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2.加快高端设备升级。以电力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生产设备处于中高水平的行业为重点,鼓励企业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引导电力装备行业采用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综合能源、储能等领域先进设备,推动光伏行业产线设备改造。支持超硬材料企业采用锻造型六面顶智能压机、CVD整机等先进设备,加快建设硅烷、生物质绿色甲醇、BDO等大型化先进装置。鼓励新能源汽车行业新建电池、电机、电控、汽车电子、智能网联生产线,推动整车生产线与新产品的适应性改造。推进电子信息行业电子产品专用智能制造装备与自动化装配线集成应用。提升中医药行业设备智能化水平,更新原料药行业制备工艺设备。在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行业更新一批中试验证和检验检测环节的先进设备,提升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科学技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3.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控机床、基础制造装备、增材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装备、智能物流装备、传感与检测装备等通用智能制造装备更新。重点推动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智能电网关键元器件、高效节能装备等制造业设备更新换代;推进纺织服装、假发制品、家居建材等行业领域企业建立数字化设计与虚拟仿真生产系统,推动零件标准化、部件模块化和产品个性化重组。加快应用人工智能、5G、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设备联网和生产环节数字化链接,实现生产数据贯通化、制造柔性化和管理智能化,打造数字化车间、智能车间、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以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为牵引,推动与省内外系统集成服务商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指导大型企业进行内外网基础网络设施改造,引导中小型企业“上云用云”,推动新一代通信技术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持续构建涵盖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边缘计算的全方位算力体系,适度超前提升算力服务器规模,加大高性能算力供给,推进算力并网,实现“云边端”算力协同发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科学技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快先进用能设备推广应用。加快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用能设备集成化更新和智能化改造,持续提升需求侧管理能力,加强用户侧储能、电动汽车和综合智慧能源系统等灵活性调节资源建设。对照最新能效标准,聚焦锅炉、电机、电力变压器、换热器、制冷、照明、风机、水泵、空压机等主要用能设备,组织重点用能单位实施节能诊断,开展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对标,加快推广能效达到先进水平和节能水平的用能设备。鼓励项目用能设备更新改造后达到能效节能水平,并力争达到能效先进水平。加强能效标杆引领,工业新建(扩建)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以上项目和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原则上要采购使用能效达到先进水平的用能设备。(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应急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开展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以住宅电梯、供热、供气、供水、污水处理、环卫、城市生命线、安防、建筑节能改造等为重点,分类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对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运行故障率高、安全隐患突出的住宅电梯进行更新改造,稳步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推进建筑施工设备更新,鼓励购置新能源、新技术工程机械设备,加大智能建筑设备、建筑信息技术、施工现场智能化的推广应用。发展装配式建筑,支持绿色建材下乡。开展住宅区环境综合整治,因地制宜完善消防设施、适老设施、无障碍设施、停车场(库)、电动自行车及充电设施等配套设施。以外墙保温、门窗、供热装置、照明设备等为重点,推进存量建筑节能改造。稳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造,更新改造超过使用寿命、能效等级不达标的换热器和水泵电机,推广高效能换热设备,安装在线调控智能化装置,提高供热管理效能。有序推动液化石油气充装站标准化更新建设。持续实施燃气等老化管道更新改造,推动运行年限较长且存在安全隐患的燃气管道应改尽改。推动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加快更新改造存在影响水质达标、老旧破损、国家明令淘汰、能耗高、运行效率低等问题的供水设施设备,推动居民小区二次供水加压调蓄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开展雨污分流、破损管网等改造修复。推动老旧环卫车辆、中转压缩设备、移动公厕、垃圾焚烧发电设备、垃圾分类设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备和可回收物分拣设备更新改造。在重点景区、商超、高速下路口和其他公厕密度不达标的区域,合理规划增设移动公厕或车载公厕。加大冬季除雪设备更新力度,提升冬季除雪应对能力。推动地下管网、桥梁隧道、排水防涝、窨井盖等城市生命线工程配套物联智能感知设备加装和更新。加快重点公共区域和道路视频监控等安防设备改造,推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设施建设和联网应用,提高视频监控点位覆盖率、在线率和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水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水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实施交通运输设备和老旧农业机械更新。加快公共领域车辆绿色替代,扩大新能源汽车在公共交通、环境卫生、邮政快递、城市物流等领域的应用,到2025年,除应急车辆外,全市公交车、巡游出租车以及城市建成区的渣土运输车、水泥罐车、物流车、邮政用车、环卫用车、网约出租车基本使用新能源汽车;重型载货车辆、工程车辆绿色替代率达到50%以上。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营运货车,以重卡换电示范为引领,推进城市道路和场区内短途重载货车更新。促进一般公务用车绿色更新,对使用8年以上且车辆状况较差的老旧一般公务用车,分批次实施更新淘汰,新购置车辆严格执行公务用车配置标准和要求,采购新能源汽车。加大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支持力度,推进耗能高、污染重、作业损失大、安全性能低的老旧农业机械报废淘汰,加快农机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实施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第四阶段排放标准,推进绿色、智能、复式、高效化农机技术装备普及应用。推广智能高速播种机械及智慧农业相关设备。加快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加大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精量播种、精准施药、高效施肥、节水灌溉、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绿色高效农机装备推广力度。根据农作物生产特点和种植地区条件,示范应用一批适应性强、易入田、易作业、可靠性好的小型轻简农机装备。实施“互联网+农机作业”,提升农机装备“耕、种、管、收”全程作业质量与作业效率。(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机关事务中心、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邮政管理局、市农机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实施教育文旅医疗领域设备更新。支持驻许高校、职业院校更新置换先进教学及科研技术设备、实训设备等,利用信息技术升级教学设施、科研设施和公共设施,促进学校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一体化建设。落实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支持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实验仪器更新,支持中小学科学教室、计算机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劳动教室等设备更新,鼓励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开发特色实验课程,探索建设数学实验室、综合实验室等创新实验室。提升文旅产业发展能级,推进观光游览、游艺游乐、演艺、数字化智能化等文旅设备更新提升,推动文旅消费扩容增质。加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设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淘汰已达使用年限、功能不全、性能落后、影响安全的医用设备。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推动医疗机构病房改造提升,补齐病房环境与设施短板。(市教育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
 
  (六)开展汽车以旧换新。畅通流通堵点,促进汽车梯次消费、更新消费。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支持汽车报废更新,鼓励汽车置换更新。依法依规淘汰符合强制报废标准的老旧汽车,严格执行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和车辆安全环保检验标准,全面实施重型车国六排放标准,加快淘汰采用稀薄燃烧技术的燃气货车和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货车,推动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客车和汽油车。鼓励汽车生产、销售企业开展以旧换新促销活动,形成政策组合包,激发市场活力。积极探索低速电动车(含二、三、四轮)规范管理和以旧换新。(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开展家电家装消费品以旧换新。以提升便利性为核心,畅通家电更新消费链条。积极争取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相关资金,充分利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等现有资金,强化财政资金支持,开展家电换新消费活动。支持重点家电销售企业联合生产企业、回收企业开展以旧换新促销活动,全链条整合上下游资源,聚焦绿色化、智能化、适老化等重点方向,开设“线上+线下”智能家电、集成家电等产品以旧换新专区,对以旧家电换购节能、节水型家电的消费者给予优惠。进一步扩大规范售后服务覆盖范围,全面提升家电售后服务水平。通过政府支持、企业让利等多种方式,支持居民开展旧房装修、局部升级改造等。持续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积极培育智能家居等新型消费,鼓励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与企业深度应用物联感知、人工智能等技术,联合构建智慧养老看护平台。支持老年人家庭安装视频照护系统,配置血氧仪、血压计、血糖仪等家用健康监测设备。鼓励企业打造线上样板间,提供多种装修套餐标准,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市商务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实施回收循环利用行动
 
  (八)构建资源回收和流通交易网络。支持“互联网+回收”模式发展,综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加快“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支持耐用消费品生产、销售企业建设逆向物流体系或与专业回收企业合作开展上门回收服务。支持长葛市依托再生资源交易市场优势基础,构建全链条业务信息平台,布局全国乃至国际回收网络,不断拓展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的广度和深度,加快建设废旧金属综合回收交易市场。完善报废车回收拆解体系,优化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布局,引导回收拆解企业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上门收车服务。持续落实好二手车销售便利化、出口管理等措施,促进二手车放心便利交易,培育壮大二手车经营主体。完善废旧家电、电子产品等各类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支持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发展二手交易、翻新维修等业务。加强工业废弃物精细管理,强化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鼓励废弃物产生单位与利用单位开展点对点定向合作。推动废旧物资回收网点和生活垃圾分类网点融合,构建废旧物资“点、站、中心”三级回收体系。完善公共机构办公设备回收渠道。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集中规范的二手商品交易市场。(市商务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供销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推动资源循环再生和梯次利用。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推动再生资源规模化、规范化、清洁化利用。发挥再生资源行业协会桥梁和纽带作用,培育壮大再生金属行业,依托再生资源交易市场规模,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升级行动,鼓励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加工产业链合理延伸,构建再生金属回收利用产业链,力争到2027年再生金属产能达到350万吨。结合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培育、静脉产业园提质升级、“无废城市”建设,鼓励废纸、废旧轮胎、废塑料、废弃生物质等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发展,以各县(市、区)优势再生资源产业为牵引,培育壮大多元化市场主体,完善提升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有序推进再制造和梯次利用,鼓励对具备条件的废旧生产设备实施再制造,推进汽车零部件、矿山装备、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机床等传统设备再制造,探索在风电光伏等新兴领域开展高端装备再制造业务。加快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产品设备残余寿命评估技术研发,有序推进产品设备及关键部件梯次利用。持续提升废有色金属利用技术水平,加强稀贵金属提取技术研发应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供销社按职责分工负责)实施供给侧企业培育行动
 
  (十)提升优势产品供给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引导企业加快提质升级,增加中高端产品开发和供给,促进产品向高性价比优势转变,提升我市制造业产品规模和竞争力。增加优势装备产品供给能力,加快发展面向新能源领域的智能电网装备、新型储能装备、光伏装备,面向节能环保领域的压滤设备、振动搅拌装备,面向市政设施领域的智能电梯、充换电设备、智能仪表,面向工程建设领域的矿山装备、建筑机械,面向农业领域的现代农机装备。扩大优质消费品供给规模,推广环卫清扫车、工程机械车、物流运输车等专用车,加快开发新能源乘用车,推动卫浴陶瓷、顶墙材料、印刷包装、电子器件等消费品企业加快生产,支持智能食品机械开拓市场。推动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推动企业向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培育一批优秀服务型制造企业(平台)。围绕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亟需的关键技术和短板装备,择优实施一批重大创新项目,加强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产品推广与应用,支撑产品创新突破发展。实施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强化标准引领,争创国家质量标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局,各产业链牵头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加强优势产品推广应用。围绕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编制我市优势产品供给清单,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组织企业与应用领域开展供需对接、产品推广系列活动,促进制造企业、用户单位精准匹配。以场景为牵引,以应用为导向,发布一批高端装备典型应用场景,激活市场需求。鼓励企业创新营销渠道,积极参加各类展览、展示对接活动,推动优势产品走出去、技术标准带出去,抢占国内外市场份额。(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各产业链牵头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十大产业集群和16条重点产业链为重点,落实产业万亿招商行动,以市场规模和资源优势换产业,主动参与郑州大都市圈建设,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创新招商方式,强化以商招商、资本招商、链群招商、央企招商,办好禹州药交会、许昌三国文化旅游周等重大经贸活动,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先进地区开展系列专题招商活动,持续深化对德合作,进一步扩展合作范围,鼓励外地企业、优势资本参与本地企业设备更新改造,加快引进产业链中高端和关键环节企业,争取落地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引领性作用的产业基地、研发机构、企业总部。(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各产业链牵头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强化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
 
  (十三)实施专班推进。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召集人、分管负责同志为副召集人、市直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许昌市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分工实施集中攻坚,紧盯摸底排查、项目谋划申报、政策性资金争取、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等关键节点和关键环节,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全力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高质量开展。各相关单位分工协作,分行业分领域建立更新换新需求清单、支持政策清单、项目储备清单,做到家底清楚、需求明确、项目精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突出标准引领。落实节能降碳、环保、安全、循环利用等国家标准,推广应用材料和零部件易回收、易拆解、易再生、再制造等绿色设计标准。实施标准化创新发展工程,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与省内外有实力的机构合作,在新型储能和硅能源、电子整机和系统、先进装备和工业母机、新能源汽车、教育设备等领域开展标准研制,积极参与绿色、节能、高端装备、新材料的关键技术标准制订修订。充分发挥标准引领、绿色认证、高端认证等作用。大力普及家电安全使用年限和节能知识,引导消费者增强安全、环保、可持续的消费和回收理念。(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利局、市商务局、市应急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统筹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支持和政策资金争取力度,统筹利用技术改造、循环利用、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老旧营运车船更新、城市交通发展、农业机械报废更新等各领域政策资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落实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数字化智能化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落实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增值税简易征收政策及所得税征管配套措施,推广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做法。发挥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工作机制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合理运用再贷款政策工具。合理增加绿色消费信贷,鼓励银行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当降低乘用车贷款首付比例,合理确定汽车贷款期限、信贷额度。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将技术改造项目列入各地优先工业用地保障范围。统筹区域内社会源废弃物分类收集、中转贮存及再生资源回收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用地范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税务局、人行许昌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许昌监管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文关键词:

资源回收 设备更新

责任编辑:王子祺
环球破碎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点击查看)
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热线:0371-56079958 E-mail:ycrusher@126.com
返回环球破碎机网首页
热度排行
Ycrusher.com 环球破碎机网 Copyright © 2007-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合作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网站导航 | 网站建设 | 加盟会员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业务联系:(总机)0371-56079958 邮箱: 本站法律顾问:河南光法律师事务所
客服QQ:环球破碎机网客服:2242538890 2233515786 280327213 技术:环球破碎机网技术支持:497398702 MSN:
软件著作权:2016SR275876 豫ICP备110079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90850 软件著作权:2016SR275876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251号


扫破碎机网微信公众号-阅读行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