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州龙运环境有限公司智慧监管大屏上,跳动的数据勾勒出建筑垃圾代谢的绿色轨迹: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正在有序入场,271个住宅小区电子围栏实时预警,396辆备案运输车信息可溯,37个智能转运箱高效周转。 自2024年4月以来,常州市新北区城管局联合光大新苏再生资源(常州)有限公司与常州龙运环境有限公司通过机制创新与科技赋能,走出建筑垃圾全链条治理新路径。 中央控制系统 智慧管控 数字赋能精准溯源 创新研发建筑垃圾运收处置智慧管理系统,推行“一区一码”数字化监管。在全区271个住宅小区设置电子围栏,生成专属备案二维码,运输企业必须扫码形成收运记录,系统自动记录运输起止点、作业时间及入厂时间。建立“三色预警”机制,对超出1公里收运范围、超时滞留等异常情况实时推送预警信息。配套开发手机端申报程序,实现产废单位“30秒备案申报”服务,大幅提升管理效率。工作人员打开电子运单演示系统:“从住宅区垃圾产生到再生工厂接收,全过程如同城市‘CT扫描仪’。” 绿色运储 技术革新提质增效 创新研发的智能化密封转运箱,采用双层钢板隔音结构和负压除尘装置,有效解决传统清运中的扬尘、噪声问题。全区设置3个“箱体驿站”中转站,配备10台专业吊装车辆,形成“定点收集—机械装运—智能调度”作业体系,单次清运时间压缩至20分钟。运输环节实行“人车企”三位一体备案制,制定驾驶员资质、车辆资质、企业信用等多项监管指标。“2024年4月以来,通过轨迹倒查追溯违规线索109条,追溯准确率达100%。”城管执法人员展示监管台账时介绍。 循环再生 标准驱动价值重塑 在光大新苏再生资源(常州)有限公司,建筑垃圾正经历“脱胎换骨”的蝶变:智能机器人分拣系统精准分离轻物质、加气块、木料等可再生利用产品,破碎生产线将混凝土块转化为不同粒径骨料,日处理能力900吨的产线见证着“垃圾”到“资源”的质变。 现场技术负责人介绍:“我们采用‘预处理+多级筛分+真空密度选+智能机器人分拣’处理工艺,配套建设大件垃圾处理系统、骨料破碎系统。主体工艺中筛分设备、风选设备、智能机器人设备选用成熟的国际先进产品,保证系统及设备技术先进、性能优良、行业领先。” 随着长三角建筑垃圾协同处置平台的筹建,“新北经验”或将开启更大范围的绿色循环——当科技之力注入城市治理,建筑垃圾终将完成从“生态负资产”向“城市矿产资源”的价值跃迁。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251号
扫破碎机网微信公众号-阅读行业最新资讯